打着爱国旗号“突袭”国货品牌 拒绝“智商税”让“炒鞋客”无路可走

··

  “中年人炒股,年轻人炒鞋。”近些日子,国产球鞋价格疯涨,火爆程度远超想象——

  “一双李宁球鞋原价1499元,转手价高达48889元,暴涨31倍!”

  “有炒鞋客一口气扫了10多万元的货,赚回了一辆车!”

  “做国货的同行不断刷屏‘求货源,加价拿’。”

  “想买个鞋不是断码,就是压根没货!”

北京西单大悦城、杭州湖滨银泰城……多地网友纷纷晒出李宁店门口大排长龙的景象。

  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得物APP上搜索可发现,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页面显示仅有42码,售价竟高达48889元,而该鞋参考发售价仅1499元,涨幅达31倍;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1.5码最高售价为2999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17倍,购买数据达270条;安踏哆啦A梦联名休闲板鞋白黑款,参考价为499元,但目前炒价达4599元,涨了8倍多,最近购买记录有近9000条。

  国产品牌球鞋价格疯涨引发大量网友吐槽,也有网友直接哭穷,“没想到以后连国产鞋都穿不起了。”“再涨连国产都买不起了,救救打工人吧。”……

  从洋货到国货 “炒鞋”风波转战国产品牌的原因何在?

  类似的“炒鞋”现象以前也上演过,被爆炒的大多是阿迪达斯、耐克等海外品牌,而此次引爆热议的却是李宁、安踏等国货品牌。针对此现象,两大背景不容忽视:

  一方红色的钤印,阴刻上四个繁体大字“中国李宁”,2018年,李宁首次登上纽约时装周便惊艳四座,一时间运动类品牌“国潮雄起”成为热门话题,“国潮李宁”,这简单的四个字,便成为了近几年李宁品牌留给年轻消费者最大的印象。

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美国纽约,2018秋冬纽约时装周:李宁(Li-Ning) 品牌秀场。

  由于一些跨国企业无理粗暴抵制新疆棉花,遭到广大爱国网友谴责,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场冷遇。广大网友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下单李宁、安踏等知名国产品牌。这无疑对国产球鞋品牌起到正向刺激作用,销量出现增长。

  这本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但一些“炒鞋客”却嗅到了商机,趁机转战国产球鞋市场,纷纷投入资金抢购、囤货,张嘴“国货崛起”,闭嘴“爱国主义”,开始了一波“猛如虎”的操作,将国产球鞋炒到畸形地步,将国人的爱国情怀利益化、消费化。

  脱离消费本质 球鞋是怎样“升级”为“类金融产品”的?

  本轮“炒鞋大战”中,疯狂上涨的国产球鞋价格扰乱了市场正常交易,令球鞋脱离了消费本质,变成可供炒卖的“类金融产品”,价格严重偏离真实价值。

  ·核心中枢:厂家采用限量款发行营销手段

  “炒鞋”的开端一般是从限量版球鞋发售开始的,有的鞋品甚至在发售之前就已经有了超高标价。本轮“炒鞋”风波也不例外,上述涨价的鞋,都是联名限量款,本来发售就不多,发售时间也早,如果厂家加大限量款鞋品的供应,那么市场上所谓稀缺性导致价格暴涨的基础将不复存在。

  ·根本所在:“炒鞋客”囤积货源 加剧供不应求局面

  每逢各大厂家发售限量款鞋品的时候,无论实体店还是线上都会有无数人在等待,这其中不乏众多黄牛,也就是鞋圈里所说的“鞋贩子”或“炒鞋客”。球鞋发售后大资金入局,大批量收购、囤货,加剧供不应求的局面后,再去相关平台抬价到足够收益的价钱进行买卖。

  ·有“毒”的土壤:相关平台助推“炒鞋”风气走向极端化

  在诸多“炒鞋”新闻中,一个APP进入大家视线:得物。

  得物原版名为“毒”,2021年1月正式更名,是虎扑孵化出的新品牌。

  早在PC时代,虎扑运营人员就敏锐地嗅到了新的市场需求点——体育爱好者除了讨论比赛还会研究装备,自然就会关注装备的真实性,寻找鉴定平台。在捕捉到用户需求后,虎扑团队把晒装备和装备鉴定的模块单独拆分出来,孵化出了“毒”这款产品。

得物APP

  为用户搭建一个可靠安全的鉴定平台,本是造福消费者的举措,但私人卖家参与其中无疑为“炒鞋”问题埋下了隐患。

  得物的营利模式以收取卖家服务费和鉴定费为主,收取卖家服务费是大头。换言之,卖家鞋价高低,决定得物抽取服务费的高低。据计算,一双2000元鞋子,服务费为150元,如卖到1万元,服务费就超400元。可想而知,在这股炒作大潮中,得物获利有多丰厚。

  2019年10月,“炒鞋”市场疯狂数月后,央行发出警示函指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点名批评了10余个平台,得物APP首当其冲。

  除此之外,识货、Nice、斗牛、YOHO!等潮物甄选和买卖平台若无监管部门的规范,或许也将成为“鞋贩子”的窝点。

  一场没有赢家的“亏本买卖”恐将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炒鞋”虽然看似利润颇丰,但投资风险、经营危机、货源渠道陷阱、庞氏骗局等各类套路层出不穷,使新老鞋贩防不胜防。

  此前,海外品牌球鞋被炒到天价,部分款式高达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呈现有价无市的虚假繁荣状况,最终“泡沫”破灭,很多人的货积压在手里,严重亏损,此轮国产球鞋的无序炒卖最终很可能重蹈覆辙。

  2019年的“鞋商刘饼干跑路”事件,相信不少“炒鞋”圈友都记忆犹新。

  “刘饼干”从小喜欢球鞋,2017年还在上大学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入鞋圈做起了“炒鞋”生意。第一年入道就挣了十万元,2018年他选择休学,并成立了自己的“炒鞋”工作室。

  此时,“炒鞋”热潮风起云涌,“刘饼干炒鞋工作室”的生意也是水涨船高,单笔交易动辄二三十万。

  “炒鞋”交易通常都是买家先打款给卖家,卖家再发鞋给买家。但“刘饼干”却发现,自己在收到款项的同时,因鞋子疯狂涨价,想按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将鞋发给客户完全不可能。

  为维护其知名度和虚荣心,“刘饼干”通过高价购买球鞋并以市场价赔付的方式卖给买家,中间产生了差价。当资金链断裂时,“刘饼干”通过活动包装推广自己,以此吸引更多顾客从而获得新的资金。由于亏空越来越大,“刘饼干”开始不断借钱拿货,希望自己能够在市场中成为赢家。

  但球鞋价格的疯狂让其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难以为继。短短数月时间,最终亏空的数字已达到了他不敢想象的程度:1076万!最终,“刘饼干”因涉嫌诈骗接受法律制裁。

刘饼干

  破坏市场交易秩序,坑骗无辜买家的钱,还给恶意抬价的“炒鞋客”挖好了“深坑”......从长远来看,这根本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亏本买卖”!

  百害而无一利,在业界看来,“炒鞋”还将损伤正在成长中的国产品牌乃至整个行业!

  炒鞋会形成水涨船高的局面,令球鞋价格普遍上涨,导致球鞋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国产球鞋比海外品牌还贵,消费者买不起的怪现象,最终导致国货销售受到影响,商业利益受损,丢掉此次逆袭海外品牌的大好机会,这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央媒发声斥“炒鞋”行为:邪气必须狠刹 监管应坚决出手

  4月4日,人民网发表题为《人民财评: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的评论文章称,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监管部门应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生产厂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办法,比如随机应变增加供应量等。此外,经销商、品牌商也要发力压缩炒鞋客“作妖”的空间。

  4月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的评论文章称,品牌方应当尽快动起来,维护品牌形象;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为“国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月5日,央广网发表评论文章《打着爱国幌子的“炒鞋热”,必须遏制!》称,必须通过严格监管和积极引导,坚决遏制炒鞋风气蔓延,让“鞋穿不炒”成为社会共识,让球鞋潮流回归文化本身。

  4月6日,得物APP针对近期疯狂的“炒鞋”热潮作出回应:高价球鞋下架、卖家封禁!此声明发表后,得物APP上的李宁球鞋已无售价5000元以上的鞋款,此前报道中提及的几款“高价鞋”均已下架。

  得物App表示,平台将会增加对卖家异常标价的监测,对卖家标价波动过大的商品,会第一时间做相关处理。一旦发现恶意操纵价格的卖家,将进行包括下架商品、封号等在内的严肃处理。

  泡沫终将破灭,每一场虚假繁荣的背后都是“一地鸡毛”!当电商平台下架多款涉嫌恶意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球鞋,当网友和媒体纷纷对这种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当有关监管部门迅速介入处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炒家”的下场注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海报新闻、中新经纬等相关报道)

责编:李云霞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