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并举、优化服务 济宁市人才引进培育量质双升
··
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人社局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服务,人才引进培育实现量质双升,为济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引育并举
强化人才要素供给
打造引才品牌,拓宽招才引才渠道。持续实施事业单位“优才计划”,面向“双一流”等高校毕业生,创新引才方式,不设笔试环节,不限引才次数,支持用人单位自主灵活引进人才。全年引进“双一流”等高校毕业生1520人、同比增长36.8%。大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全年共办结236人。持续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招聘,推行“行业专场”“企业专场”“园区专场”“项目专场”精准招聘模式,全年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5.18万人,同比增长87.8%。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试点市”,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合伙人”模式,全市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20家,招募合伙人174人,落地项目146个,带动就业1.4万余人。《人民日报》头版、中央《新闻联播》宣传报道。2020年8月25日,全省“乡村振兴合伙人”现场会在泗水召开,推广济宁市典型经验。
创新培养方式,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做大做强全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企业实质性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办学决策,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2020年,技工院校全日制招生增长12.9%、首次突破8500人,社会化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双双突破3万人。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做法,被人社部发文在全国推广。市技师学院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多媒体作品制作员(5G+MR资源开发)赛项全国总决赛,实现国赛承办“零的突破”,济宁市取得职工组第1名,学生组第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扎实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9家企业成为济宁市首批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认定企业数量位列全省第3位。
丰富培育模式,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推进人才评选,5人荣获“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被评为“齐鲁首席技师”,评选15名“济宁市产业技能拔尖人才”、44名“济宁市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在全省首家开展工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考评结合、以考代评”、审计高级职称全市统筹“打包申报”等改革试点。增设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全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副高、正高级岗位分别增加143、35个,达到514个、37个。在卫生、教育、工程、农业系列开展“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2949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27名农民获得中级职称、64名农民获得初级职称。
建强平台
拓宽人才发展空间
建设人才平台,汇聚专家智力。获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3家,总量居全省第1位。“泗水县泗张镇畜禽健康养殖服务项目”成功入选省专家服务脱贫攻坚示范工作项目,为专家服务基层打造工作阵地。入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处,在山东辰龙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推荐李国栋等6位博士后参评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搭建发展载体,培养济宁工匠。推荐济宁市技师学院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济宁市同一年度内获评2个“国字号”高技能人才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推荐山东晨阳碳素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获省奖补资金20万元。评选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6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格局更加优化。
优化服务
增强人才归属感
强化政策落实。落实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为208名博士、硕士人才发放引才补贴212.15万元,为34名博士、硕士人才发放购房补贴120.5万元。落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为616名人才发放人才补贴440.3万元。落实市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生活补贴,向9家实践基地引进的69名研究生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等实践人员发放生活补贴15.5万元。
强化人才服务。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全年为103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圣地人才一卡通”,为76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山东惠才卡”。进一步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推进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叠加”,主动公示《济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服务专员信息》《济宁市交通、旅游、医疗、健身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承办机构清单》,通过各种渠道推送给高层次人才。开展高层次人才服务电话访问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