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新观察丨春耕春管,山东麦田有“科技范”“高标准”

··

大众日报记者 都镇强 杨秀萍 纪伟

  ■编者按 春耕抢农时,田管用科技。当前,如火如荼的春季农业生产正在各地展开。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推进,高科技机械化运用不可少。高密市、莱阳市通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临沂市河东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稳产丰产筑牢“地基”。

  强化科技支撑,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高密、莱阳春耕春管忙

  麦田有了“科技范”

  □ 本报记者 都镇强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王喜进 李 梦

  “眼下正是小麦返青期,我们这几天刚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小麦进行了追加水肥。”近日,在高密市大牟家镇刘莉家庭农场的麦田内,农场负责人刘莉正在指挥工人们进行滴灌作业。

  种地不再单纯依靠“老把式”,如今更是拼“科技”。在刘莉家庭农场,麦田不仅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滴灌作业,地头还安装有电子传感器,实时监测小麦的生长状况。秸秆还田、深耕整地、小麦立旋双镇压精播、“一喷三防”等技术,如今都是刘莉家庭农场实现小麦高产的核心“武器”。以喷药为例,传统的人工喷药不但费时费力,一人一天大约只能喷十亩地,而该农场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一天作业就能达两百亩。

  春耕还需精耕细作。记者在高密市大牟家镇采访,恰逢遇到该镇不少合作社对麦田进行浇水作业,喷灌已经成为这些合作社的第一选择。仅仅在喷灌作业方面,记者就碰到了滴灌水带、移动式卷盘喷灌机、时针式喷灌机等3种作业技术。“与大幅漫灌相比,喷灌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能节水、节肥。土壤不会板结,更有利于小麦根系茁壮成长。”高密万亩良田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翠芬指着身后正在喷灌的麦田说,这块麦田是种完菠菜后补种的小麦,别看眼前长的瘦弱,只要喷灌和施肥跟上了,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大马力拖拉机来回穿梭,掀起阵阵“泥浪”;身材高挑轮子细长的四驱打药机,展开“胳膊”踮着“脚”,打药面积广还不压麦苗……4月4日一早,莱阳市南团旺村村民丁信北便来到莱阳市团旺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忙活起来。“载重达到30公斤,大大提高了麦田作业效率,既减少了人员密切接触,又加强了小麦春管效果。”丁信北说,这种新型智能无人机只要人工操作飞一次,就能记住飞行轨迹,休息的工夫机器就把活给干了。今年合作社的粮食种植面积在原来2000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0多亩。“国家的政策好,增强了我们种粮大户的信心,今年我们有信心再干一个大丰收。”丁信北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稳产增产的关键。刘莉家庭农场专门有一块试验田,与省市农科院合作,试种了多个品种的小麦,在田间地头实现从良种繁育到推广种植。记者了解到,高密市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普及率,今年全市优质高产小麦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其中高筋小麦种植面积同比增长超过13%。

  王翠芬经营的高密万亩良田家庭农场与面粉厂签订的订单合同,种植了3000多亩高筋优质小麦。“通过订单种植,我们的高筋小麦市场售价每斤可以提高0.13元,每年可增加收益40多万元。我们今年和五得利面粉厂也达成合作意向,继续扩大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王翠芬说。

  高密市正全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模式,聚焦粮食种业发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目前,高密市已拥有小麦育繁推能力的企业达到3家。

  作为烟台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莱阳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2.5万亩,总产量目标为37.8万吨。“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目标,我们把任务分解细化,形成部门镇街齐抓共管的粮食生产格局。”莱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雷介绍,春耕在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年,莱阳市春季生产面积约为13万亩,适当增加了春玉米、甘薯、杂粮等春播作物种植,扩大粮食作物为主的轮作面积,预计春播玉米10万亩、大豆1万亩、甘薯2万亩,目前春耕已基本收官。

  莱阳市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图斑比对、实地查看等方式,划清耕地边界,全力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临沂市河东区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农田恋上“高标准”

  □ 本报记者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朱孟仓 陈可雷

  4月6日,在临沂市河东区梅家埠街道韩家埠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来往穿梭,工人正忙着对农田灌溉井、灌溉泵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田间地头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

  “这个村因为地质原因,地下打不出水来,老百姓浇地,只能去附近的河道里,通过抬水的方式进行灌溉。”梅家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健说,过去每遇到干旱天气,农民浇地想尽各种办法,费时费力。今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蓄水池及配套设施建好之后,韩家埠村1700多亩耕地旱季浇地不便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举措。这两年,临沂市河东区持续加大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政府出资为老百姓种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项惠民政策让农民种田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力。

  2020年,河东区立足农业基础条件与基础设施配套等环节,将农业生产最薄弱、最需要的环节,也是农民自身无法、无力解决的环节全部纳入建设范围,共实施了三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4500多万元,通过对大量面积分散、土质等级差、水利及道路等设施不配套等低产田进行整治改造,将其升级为高产田、稳产田。目前,九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0%以上,越来越多的“中低产田”逐步变成“高稳产田”。

  仅在河东区梅家埠街道,去年就开展了两万亩土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建设,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和改造,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建设是起步,建好是关键。为此,河东区各参与单位从工程建设初期就挂图作战,严格规范建设流程,确保工程高质量加速推进。通过对农田的整治与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旱涝无常的状况,做到旱可浇、涝可排,也增强了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今年,河东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进该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继续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装备,全方位提升耕地地力,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高效节水等项目,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今年,河东区又投资3000万元,启动了两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农田改造技术与先进粮食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农田质量,实现产量的增加。

责编:于琳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