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点赞,春天里的“中国牛” ——高密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单小东 王小雪 潍坊报道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乡村振兴,创造美好。
在高密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群满头华发的老同志,他们脚踏泥土,栉风沐雨,蹲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培训种植技术,研究销售出路,打造质量品牌。
他们规划产业,传播科技,造福乡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智囊团。
他们身在农村,“为”在农村,像牛一样默默无闻,耕耘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科技工作者。
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拓荒牛”
高密市夏庄镇是胶东地区有名的蔬菜之乡,该地生产的蔬菜常年被输送到青岛等国内各大城市,尤其是大金钩韭菜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但是近年来,大金钩韭菜因农残过高问题,一度被各大市场拒之门外,成为菜农们共同的“心病”。为重新打开市场,老科技工作者们经充分调查研究,提出“发展零农残特色大金钩韭菜产业”的建言,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并给予大力支持。2019年4月老科协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在夏庄镇建立了示范基地,掀起了一场打造“全省第一韭菜品牌”的韭菜生产、销售、加工的“新革命”,采用酵素处理土地、以虫治虫防治韭蛆、应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等生物管理措施,目前夏庄镇3000余亩大金钩韭菜基地全部推广应用这一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今年春天,为持续助推特色“大金钩”韭菜产业化发展,老科协又联合山东省农科院韭菜研究团队创新借势“高密炉包”优势品牌,制作成“大金钩韭菜馅高密炉包”,以此锦上添花,更让绿色天然优质的大金钩韭菜名扬四海。另外,老科技工作者们还摇身变为直播带货员,利用互联网的加速度放大“大金钩”韭菜的品牌效应,拓宽了销售渠道,使大金钩韭菜超越昨日辉煌,再次被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保护传统名药的“孺子牛”
密柴胡是高密的传统地道药材,质优效高。清光绪34年王梦松的新编《高密乡土志》关于中药的论述中记载:“其药唯柴胡密产最佳,故号密胡”。密柴胡在清代后期已在医药界享有盛名,直到民国而不衰。但随着大规模土地开发,现如今这一药材濒临绝迹。为抢救密柴胡,让历史名药重见天日,造福百姓,从2014年起,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启动密柴胡挖掘保护行动。带着“寻宝”的热情,老科技工作者们骑着电动车奔走在乡村原野、寻觅在丘陵沟崖的杂草中,历时3个月终于找到了野生植株,经专家鉴定和化验,其有效成分高于国家药典规定的4倍。2019年起,高密市老科协承担“密柴胡挖掘保护”“密柴胡产业化发展前瞻性研究”两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一致认为该项密柴胡研究在栽培技术、套种技术、机械化管理、经济效益分析方面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去年春天,姜玉亭等老科技工作者不辞辛苦远赴山西考察学习后,引入了大田种植密柴胡的机械化管理技术和玉米地套种技术,目前,密柴胡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今年春天,我市已经扩大种植密柴胡800余亩,每年实现纯收入160余万元,为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增收打下了基础。
科普惠民进基层的“老黄牛”
高密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1月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共设有专业委员会10个,会员486人。老科技工作者们经常深入偏远乡镇的广大群众中去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2020年来开展街头公众宣传18次,制作宣传版面20块,发放传单、小册子3000余份。深入农村开展科普讲座27场次,听众达4300余人,向电视、报纸、网络投稿科普文章122篇。其中,卫生专业委员会每年两次组织医学老专家到乡镇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宣传防疫知识,深受老百姓欢迎。林业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老林业专家到胶河生态发展区、柴沟镇指导南山酥梨、大樱桃等特色果树种植技术,培训果农病虫防治及施肥管护的专业知识。今年3月还在市生态林场开辟了林业系统老干部林,专业研究不同苗木的经济价值,用科学技术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近年来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先后获得山东省委组织部授予的“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老科协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奖”等荣誉25项,还有36名老科技工作者获得各类省市级荣誉称号。其中,荣获“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称号的姜玉亭老同志告诉我们,虽然大部分的协会会员都已是花甲古稀之年,仍然有不怕吃苦,不甘平庸的“牛劲”“牛力”,不论何时都会持续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不管是拓荒牛,还是孺子牛、老黄牛,老科技工作者们都凭着满腔热情,永葆一颗初心,发挥专业特长,奋蹄新时代,耕耘新沃土。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