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莱阳工作队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大众网·海报新闻特约记者 刘俊韬 通讯员 韩晓 莱阳报道

  3月31日下午,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莱阳市总队组织全体队员,将党日活动安排在莱阳市万第镇水口村,利用这里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通过集体参观胶东第一个县委——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旧址,追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引导队员们弘扬革命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和平建设时期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阶段的创新精神,激发新时代求实务实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立足本职积极进取,扎实做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致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下午3点,莱阳工作队全体队员穿着齐整、胸戴党徽,在万第镇水口广场集合。水口村党支部书记徐秀艳边走边介绍红色万第、红色水口的基本情况,带领队员们文明有序地走进村里,来到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旧址——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县委旧址经过修复,青砖小瓦、木头房檐、石头外墙;坐北朝南的正屋东面房间保留着土灶土炕的原貌,西面房间设置了红色文化展馆,院子南北窄、东西长,稍显局促;碎石铺路,靠南墙种植的一小片竹林格外茂盛;东屋门口挂着“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旧址”的红色名牌。

  身着绿军装的水口村70岁老党员宋瑞荣为队员们担任解说员,“90多年前,这座房子就是胶东地区共产党员的活动根据地,第一个县委就在这里成立,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革命信仰和必胜信念也在这里传承……宋海秋当时在彭格庄小学教书,秘密回水口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和农民协会,团结起了四五百人,发动农民抗粮抗税……”宋瑞荣说。

  据了解,1925年11月,共产党员宋海艇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莱阳开展活动,他以教学为掩护,先后发展了宋海秋等八人为共产党员,这8人被称为“莱阳第一批革命火种”。随后,万第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壮大。1928年3月,李伯颜在万第镇水口村召开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成立了中共莱阳县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兼组织委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共产党委员会,隶属中共山东省委。

  怀着崇敬的心情,队员们表情凝重地缓步徐行,感受着这几间乡间小屋里的革命气息。他们不时驻足,认真阅读着展板上一张张难得的历史照片的图片说明,低声交流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被先烈们投身革命、不畏牺牲的精神感动的同时,重温了莱阳的革命火种从无到有、从星火到燎原的奋斗历程。

  参观完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旧址,工作队转场来到水口村革命纪念广场——村东的一座小山上,平坦的山顶上高耸入云的火炬塔巍然屹立,71米高的火炬塔顶部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升腾的烈焰点燃奋进的激情,召唤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雄儿女投身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滚滚洪流。

  在万第镇党委书记孙慧杰引导下,全体队员沿着山坡上的石阶拾级而上,不时抬头仰望山顶上那柄烈焰跳动的火炬。在通山台阶的左侧,每隔一段便立起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我们伟大的党在百年风雨中走过的光辉历程。

  在气势非凡的火炬下,全体队员精神抖擞,列队肃立。总队长刘俊韬领学了省委相关文件,部署安排了10项相关具体工作并提出落实要求,号召全体队员积极投身党史学习教育之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悟思想、办实事上下功夫,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农村、扎根基层,高标准履行省委赋予工作队的各项职责,全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地,在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队员们纷纷表示,利用驻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直观,受益匪浅;回望来路,新旧对比,缅怀身边的英烈,感受新时代的变化发展,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坚定了扎根脚下热土、带着满腔真情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责编:梁永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