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筑梦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攻坚群体扫描(上)
··
大众日报记者 王建 孙源泽 王兆锋
7700万立方米抽沙淤筑量,几乎相当于3条济青高速的路基土方量。而这,仅仅是东明县24个新建村台的工程量。
山东黄河滩区居住着60万群众,曾经饱受黄河泛滥之苦。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自2017年开启滩区迁建大幕。迁建工程涉及7市16县区,包括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五种方式,涉及范围之广、迁建任务之重可见一斑。它犹如一个大考场,锻炼和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
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面对异常艰巨的迁建任务,3年多时光,1300多个日夜,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奔波滩区、攻坚克难,创造性地解决了诸多难题。目前,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基本完成,今年5月底将全面完成收尾工作,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
有一次三天三夜没合眼
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时间紧、任务重,各级迁建干部都在与时间赛跑。
省发展改革委滩区迁建推进组四级调研员杨萍萍报到的第二天,就赶上要召开一场重要的会议,加班加了一个通宵:“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通宵加班,一报到就是这样的工作强度,我完全没想到。现在已经习惯了,因为在推进组加班加点是常态。”
省发展改革委滩区迁建推进组副组长李陈春,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深夜,他有一项工作要与梁山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佟庆笑沟通,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与佟庆笑的声音一起传来的,还有哐啷哐啷的机器施工声。
当时,佟庆笑正在工地上。“因为疫情,工期受到了影响,为了确保按时完成迁建任务,我们采取了百日攻坚的快速推进办法。”佟庆笑说,梁山县滩区迁建指挥部直接建在了工地上,他吃住都在指挥部,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有一次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多的时候20多天没有回家。
天天在工地穿梭,佟庆笑磨坏了8双鞋。有一天晚上,他下台阶不小心踩到一块带钉子的木板,右脚脚心扎进了一根3厘米多长的钉子,顿时血流不止。他到医院简单清洗包扎了一下,在鞋里垫上一块软布,第二天又投入到工作当中。
济南市长清区滩区迁建涉及4个街道224个行政村15.71万人,是全省迁建任务最重的区县之一,其中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长清段建设土方量尤其大。为了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上土量,副区长刘永亭每天晚上9点以后挨个工地检查,从南到北20多公里,看完到家已经12点多了。第二天,刘永亭很早就起床,指挥部8点半才上班,但他8点就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解决迁建中遇到的问题。“群众如此期盼,领导这么信任,咱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刘永亭说。同事说刘永亭是“铁人”,叫他“老黄牛”,实际上他的心脏不好,随身装着速效救心丸,“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含上9粒。”
在另一个滩区迁建主战场菏泽市,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范同建吃住都在迁建一线。全市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来回100多公里,范同建隔几天就转一圈,此外他还要经常到省市沟通对接工作。长时间坐车奔波,范同建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疼的时候就趴在车上走,“总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完,累也得往前走。”
为赶评审会,大雪天开了12个小时车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困难,前期一大难点是项目审批。“迁建工程手续审批层次高,协调难度大,办理周期长,比如除了外迁安置这种方式,其他四类工程均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批。”李陈春介绍。
一般情况下,黄委会以县为单位进行打包评审,出具整体审查意见,但这样可能会由于某个旧村台存在问题而影响整县的进度。像利津县滩区迁建,主要是旧村台改造提升,共涉及19个村8186名群众。为加快工作进度,利津县县长张晓彬先后10余次到黄委会等部门协调对接、争取支持,希望能分批出具审核意见。经过反复争取,2018年2月,黄委会决定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破例为利津县召开项目评审会议。
开会前一天下起了大雪,张晓彬一行开了12个小时的车,赶在评审会议之前到达会场。会上,张晓彬用真情打动了各位专家,利津县4个村率先获得黄委会单独审批,成为我省首批开工建设的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
“那次从郑州回到利津,张县长就病倒了。”利津县副县长、时任县发展改革局局长陈其文说,张晓彬腰椎和颈椎不好,2017年曾经因此住过院,最怕长途劳累,但是她却很少跟人提起。
在长清区滩区迁建工作中,区发展改革局四级调研员丁兆军负责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等工作。他说,他没到迁建一线,是个“幕后工作者”。但这个“幕后工作者”的工作并不轻松。他的办公室里,滩区迁建的材料撂得有一人多高。做滩区迁建工作后,丁兆军身上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由200多个“暴涨”到1000多个,增加的全是各级迁建工作人员,最多的一天他打了200多个电话;二是因为经常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跑,膝盖磨损加重,他戴上了护膝。
一个自己咬的伤疤
在滩区迁建中,广大党员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受苦受累甚至受伤也在所不惜,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
搬迁是“天下第一难”,滩区迁建最难的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滩区群众一直盼望搬出滩区,可真搬的时候又故土难离,有的对政策不理解,干部被骂过,还被从村民家里轰出来过。”长清区归德街道党工委委员程玉国说,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气馁,“一遍不行两遍,自己做不通再找亲戚朋友去劝说,最多的十几遍,一户一户‘啃’,最后‘啃’下来了。”
东明县长兴集乡李烁堂村两委成员樊铁创左手中指上有一个伤疤,这是他自己咬的。为了鼓励村民搬迁,村里规定先拆迁的14户村民每户奖励3000元。拆迁当天,有几位村民围着樊铁创要钱,樊铁创耐心解释:“钱需要走程序,过几天就打到你们卡上。”有村民激动地说:“你必须给俺打欠条,摁手印!”樊铁创写了欠条,当时桌子上没有印泥,情急之下,他咬破中指摁下了8个血手印。情绪激动的村民安静了。“我也不觉得委屈,咱既然干村干部,就应该尽一份责任。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樊铁创说。
3月18日,记者来到平阴县安城镇西张营村村民李庆新家。为了推进搬迁工作,西张营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小组长和德高望重的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搬迁工作小组,73岁的李庆新是12名小组成员中年龄最大的。
2009年,李庆新因患食道癌在省立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了10厘米食道,至今仍要每天服药,早晚不能吃盐吃肉,身体十分瘦弱。但大家都信任他,西张营村的迁建工作他全程参与。村里的安置房建好后,村民们推选李庆新作为代表去验房。当时电梯还没有运转,李庆新和另一个村民代表爬了11天的楼,把全村310多套房子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李庆新干了40多年的村干部,他说:“作为一个干部,什么时候都要为党和老百姓做工作,做不大就做小点,哪怕是一点一滴。”
迁建党员干部们的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话:“滩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