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高唐县扎实开展基层治理创新 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高唐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站位谋划、全方位推动,将教育整顿与基层依法治理创新紧密结合,持续推行镇街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两所共建”,县综治中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双心融合”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新模式,强化党建共建,全面服务群众,开展多元矛盾化解,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一、加强政治教育,党建共建强作风。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两所双心”依托党员活动室,共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党建共建、品牌同创,有效整合党建、业务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充分融入彼此党建元素,从理论学习、主题活动、组织共建、品牌共筑、成效共享等方面,深入开展共建共创共融,相互展示、交流、学习双方党建特色工作,打造共用共享的党建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支部与支部、党员与党员之间互学互促活动,实现双方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为教育整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充分尊重群众合理诉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尽可能的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流程、亮承诺、亮目标“五亮”活动,自觉接受监督,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强化平台建设,服务群众保平安。结合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纵深推进“两所双心”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服务群众、构筑平安的新格局。一是完善融合平台,打造服务群众“一条龙”。着眼于提升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将县法律服务平台与综治中心平台有机融合,设法律服务、法治宣传、公证办理、信访接待等窗口,派出所、司法所“两所共建”,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力量整合、功能互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极大提高了服务群众效率。二是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打造服务群众“一张网”。优化县、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平台,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体系化、动态化、智能化。立足服务好、措施实,组织网格员全面做好网格内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代理服务等工作,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网格员参与社会日常管理工作26875件,基层组织党建工作17859件,化解矛盾纠纷1408件。三是健全综治视频监控平台,打造保障民安“防火墙”。推进“雪亮工程”进村入户工程,已完成纵向12个镇街、横向11个部门共计5347路视频资源的接入,县、乡、村三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坚持创新社会治理,推动“雪亮工程”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在赵寨子镇试点开发了视频监控“智慧社区服务项目”,该项目包括防溺水系统、孤寡老人看护系统、重点人员防护等三大板块。该项目发现人员溺水、孤寡老人意外事故、重点人员走失等异常情况时,侦测设备将相关情况实时报警到镇级监控平台,由平台值班人员通知网格员及时进行妥善应对处置,有力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三、完善调处机制,多元融合促和谐。以“两所共建”“双心融合”为统领,理顺矛盾多元调处机制,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处理在基层,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一是理顺分级归口调处,实现“三级”联动。各级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受理的矛盾纠纷认真做好归口分流调处,根据管辖范围、事情难易,将调解事项合理引流,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纠纷化解机制。二是理顺部门联动职责,形成“多头”协同。建立重大纠纷定期研判和联合调处制度,对县域内跨部门、跨镇街的矛盾纠纷、重大信访案件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协调公、检、法、司等法律专业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联合办公、集体“把脉”、统筹“问诊”,确保“调必果”。三是理顺受理处置模式,改变“首问”主体。实行即时报告制度,县、镇、村三级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情况,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处理要求和处理标准。打破由村居调解员首先调解的传统模式,派出所出警发现、受理的民间纠纷、适合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治安案件、刑事和解案件等,均与司法所共同介入调解,将整合优化的调解力量放在最前端,进一步保障了调解的公正性、专业性,让错综复杂的纠纷理顺理透,及早化解。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组织矛盾纠纷排查48次,调解55件,调解成功55件,调解成功率100%。

编   辑:杨   光

核   稿:胡亚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