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张志民“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

··

张志民:反叛和谐审美的表现性山水

张志民是中国当代美术界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名家,也是山东画坛的代表性人物。欣赏张志民的山水绘画,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中国传统笔墨的幽深、苍茫与厚重,以及齐鲁大地中承载的悠久历史文化,形成了迥异于江南文人绘画的艺术面貌。

事实上,张志民的绘画风格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也有很大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性山水的语言因素。而这种表现性山水完全不同于李可染、张仃等画家倡导的“形式美”,而是追求一种纷飞凌乱、强横动荡的写生状态。因此,这一流派的艺术家往往会选取较为偏僻、冷门或不入画的物象进行表现,例如枯枝败叶、残山剩水等在造型和情感上都趋于破碎的景象。一般画家面对这类景象会以增添形式美感的方法表现出一定的精致感受,然而,表现性画家的选择却恰恰相反,有些会非常突兀地在画面中勾勒出七扭八拗的电线杆,也有些会在传统的树法中融入装饰性的元素,例如三角形叶片的形态语言等,总之,他们是会运用十分灵巧的笔墨绘制出较为规整的树石形态。而张志民的山水绘画恰恰是吸收了表现性山水绘画的创作传统,其内在涵义是在表达着一种对于完整性、修饰性和装饰性的反叛态度,以不和谐或审丑式的斜、怪、歪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张力,也就是将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理念移植到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之中。

但是,德国表现主义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性表达,因为意象性表达强调主观与客观之间和谐统一,而德国表现主义虽然也是将主观与客观进行融通,但往往是以主观意念来表现客观物象,同时强调一种矛盾的不和谐性,因此才被称为“表现主义”。所以说,张志民的山水绘画实际是属于表现性山水绘画的范畴,他有意识地将灵秀变为粗野、将精致变为粗放、将原本追求的完美变为杂乱,甚至将传统绘画中讲求的枯湿浓淡也呈现出一种颠倒错位的视觉感受,从而凝结成为张志民山水绘画的重要特征——虽然笔墨意蕴十足,但山石皴法却不属于传统样式,由此建构出一种“狂乱野怪”的艺术形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界曾批判石鲁的画风是“野怪乱黑”,并在当时引发了一番轰动的争论。而如今来看,相比石鲁的“野怪”,张志民的绘画才是真正的“狂乱山水”,尽管其笔墨功力源于中国传统绘画,但在取形、审美的着力点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想要营造出一种十分和谐、契合现代审美的山水图示,对于张志民来说肯定是轻而易举,但因他的追求是要打破固有程式,从“狂乱野怪”的角度以表现性山水绘画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思维,所以张志民对于传统绘画中和谐审美的反叛,也正是他给予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最大贡献。(尚辉,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主编)

“北山后洼“系列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之一》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北山后洼之晨曦》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北山后洼之青春谱》

“悲哀的陈列“系列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悲哀的陈列之一》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悲哀的陈列之二》

张志民:墨团团里天地宽

美术界对于张志民的认知绝非仅仅局限于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曾长期担任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在艺术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又曾兼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等重要职务,所以在艺术管理、艺术活动策划上也是硕果累累。张志民之所以能够身兼多种社会行政职务,成为业内重要的领导,首先是因为他具有过硬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如此才能留校任教并被逐步推上领导岗位。其次,张志民善于从事组织管理工作,并且不像一些画家领导因为行政事务而耽误艺术创作。张志民既能够担纲艺术院校和美协的领导,又能坚持在艺术创作上探索和建构出当代山水绘画的新范式,说明张志民对自己艺术的发展具有独到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

张志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之后又曾到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正是中国美术学院“重传统、重基础、重修养、重创新”的学术主张,不仅为张志民的绘画作品奠定了深厚的笔墨功底,而且让他找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黄宾虹。甚至可以说,张志民关于新山水绘画范式的探索就是从“活学”黄宾虹的笔墨技法开始,尽管当时的中国美术学院聚集着众多艺术巨匠,但张志民却选择师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说明他在艺术创作上独具慧眼。他将齐鲁文化下的现实生活与他在南方学习到的艺术风格很好地融合与对接。在视觉语言上,他追求“粗、黑、狂、乱”;在笔法和墨法上,他追求奔放和粗犷;他更在乱笔纷飞之中凝聚起宏阔博大的气象,从而将其山水画引向了崇高的审美境界。这在精神主体上区别了传统文人绘画追求的典雅淡然的诗情画意。

具体而言,张志民学习黄宾虹艺术,首先是在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中找到了个人笔墨语言转化的空间。虽然黄宾虹的山水创作分为“白宾虹”和“黑宾虹”,但以“黑宾虹”最具风格特色,所以张志民便以张扬的笔力和恣肆的墨韵直接沿袭了黄宾虹“墨团团里天地宽”的宏大格局,他经常将破墨、泼墨和积墨等技法结合起来,营造出一派浑厚的山水气象,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绘画语言。

张志民山水面貌的确立也源于他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研究与思考,他借鉴了许多设计构成与抽象语言的元素,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范畴下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语言特色。此外,在张志民强烈的个人风格中,还隐藏着他对于生活层面的深切关注,并且创作了许多关注当代都市环境和乡村生活场景的山水作品,例如在“北山后洼”系列和“水墨乡情”系列作品中,张志民将新山水画的范式与现实主义创作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与转换。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趋势来看,自20世纪初的“文人画”向“画人文”的体格转型之后,当代山水画如何更多地融入当代的生活场景以及当代人的感受与认知,成为当代山水画家共同关注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张志民的山水画恰恰是在长期的试验与实践中为这一学术课题破局,他的探索与贡献值得我们关注与学习。(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

“指墨“系列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十里红装》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欲令众山皆响》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指墨北山》

“小品画”系列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雾气》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品寿石七品官》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荷塘晨曲》

张志民:齐鲁气度与家国情怀

近现代以来,以传统绘画的笔墨语汇和图式结构去呈现某个地域的山水境象,并寄托展现更为闳阔的家国情怀,将山水画的叙事性、象征性以及文化寓意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傅抱石、钱松喦等艺术大家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在表现革命圣地山水和毛泽东诗意山水中,赋予了山水画一种更为明确和深沉的社会寓意,并且随着学术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成为当代山水画坛普遍关注的表现主题。而在北方的齐鲁大地上,作为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张志民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结合,不仅创作了许多堪称经典的时代力作,而且呈现了山水画家的社会思考和人文关怀。

张志民对齐鲁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国意象,有着十分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在作品中体现出十分个性化的笔墨语言特质。例如在表现抗日题材的《抗寇英雄传》(2012年)以及泰山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凝聚着对于历史文化的叙事与抒怀。表现儒家文化和孔子讲学的作品《写意孔府》(2012年)、《子在川上曰》(2017年)等,展现出在一位成长、栖居、生活和思考在齐鲁大地的画家身上,由内而外地散发的强劲的艺术自信和文化自觉。正因如此,在多年以来的创作实践中,张志民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笔墨特质的绘画风格,其笔法之中既融汇了纵横肆恣的豪放力度,也包容着文人写意的酣畅淋漓。

在表现水墨乡情的系列山水作品中,张志民吸收了现代绘画的光影视觉,不仅将氤氲、润泽的墨色引入画面,而且善于在黑白语汇之中寻找章法布局的变化,擅长在历史和现实的转换之中塑造自然境象。而在张志民创作的都市题材写生作品以及鸿篇巨制的主题性山水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笔墨精神的继承和理解,既非常自觉地融入了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笔意质素,也将文人笔墨的意趣注入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之中。

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都市文化和国际语境中凸显本土化的内在力量上,张志民一直站在的文化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例如在表现北方大山大水或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系列作品中,他不仅在黑、浓、焦、润的笔墨变化中去寻求自己的绘画风格,而且常能从大处着眼,以充满霸悍之气的笔墨呈现齐鲁文化的雄厚、笃实、博大和深沉。此外,从张志民的书法题跋和金石印章中,亦能看到一位出身于齐鲁文化的北派画家对于山水家园的诗意观照和独到理解。与此同时,张志民的文化自觉还体现在从画院体制到学院体制的宏观文化格局,以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讲述家乡故事、中国故事,展现山水写意文化穿越古今、中西的普适性价值。尤其是在近年来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和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张志民的诸多山水画新作不仅显现了他是如何将南与北、古与今、中与西的艺术格趣有机结合,于杂糅之中追求新变,同时让我们看到一位已经功成名就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家,在创作态度上毫不放松的自我要求和砥砺奋进的艺术自觉。

从绘画技法层面来看,张志民的山水作品有焦墨亦有指墨,皆体现着他对传统山水绘画的深厚理解与求新意志。而指墨绘画更解脱了传统毛笔介质的束缚,完全以手掌、手指去运用和控制笔墨,形成了一种圆融自如的水墨挥洒和创作手法。而且,指墨绘画特别强调创作过程的主体经验,从而又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粗犷画风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可以说,张志民的指墨绘画不仅承继和建构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而且对于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得以发扬光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与实践中,将传统的绘画技法进行了当代性的实验转换,这既是张志民对于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创新贡献,也是他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研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们以往谈到中国画的笔墨传统,更多偏重对其清雅蕴藉的内在静美的观照,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进程中,尤其更需要将雄强深沉的北方文化及其精神气质纳入到传统主流的内容结构之中加以呈现和拓展。就这一点来看,张志民的山水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演进与拓展即具有独特的建构价值。(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书法”系列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千山磊落收云气,四海光明耀日华》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道在悟真》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画家简介

“墨团团”里的气度与情怀——探索著名画家张志民的“狂乱山水”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浙美)山水画高研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研究、创作与艺术教育工作。出版有《张志民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构图研究》等专著、教材数十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画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