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牛人|⑤常书增:医者跨界 为无人机赋予强劲“中国心”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田洪祥 实习记者 李奕萱 通讯员 庞晓 朱凯元 日照报道
历经20多年潜心研发,常书增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建成国内唯一一条全自主产权、全工艺流程的发动机生产线,在国际上首创发动机专业定制业务。
从西安落地日照,短短4年,由“跟跑”先进到“领跑”国际,这一华丽蜕变是如何实现的?今天,让我们走近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日照飞奥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院院长、日照市无人机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常书增,倾听他背后的故事。

医者跨界,怀揣机械梦投身发动机制造
常书增曾经是一名心脏专科医生,却一直有一个机械梦。“我们村里有个乡办企业,在机缘巧合下我去到那里,开始接触机械,1995年我回到西安开始玩航模,玩航模之后就接触发动机,但由于国外发动机价格昂贵、运输路途遥远、维修费用高等原因,便想到我们要自己制造发动机。”于是,在医学和机械两条毫不相关的路上,他果断转战,选择了他的机械梦,钻研制造无人机的发动机。
“我们把发动机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一根棒料、材料,经过设计、锻造、压铸、热处理,将冰冷的钢材看成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去对待它、培养它,让它更好的在社会发挥自己的价值。”谈起发动机,常书增更愿意称其为有活力的生命体,并将它视为自己的孩子。
为了找一款硬度高且耐磨的材料,常书增曾连续工作20多小时进行测试和实验工作。“工作要有连续性,要有激情,一鼓作气地把它做下去,如果一旦停下来就打断了思路。”每到晚上做梦梦到有思路的时候,常书增就起来记下来,“好多灵感都是在睡梦中出现的。”


潜心研发,为无人机注入“定制”动力
影视航拍、农业植保、国土测绘……从娱乐跳伞、高空涂鸦到送餐购物,在无人机的各种玩法被不断翻新的今天,“定制版”无人机发动机正源源不断从日照飞向全球。
“前几年没赚钱,没关系,我们把技术搞扎实。”常书增带领团队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在发展壮大的途中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没有一个人喊着退出。“为失败找原因,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个工序,做有灵魂的产品。”历经20多年潜心研发,常书增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专利60多项,成功建成国内唯一一条全自主产权、全工艺流程的发动机生产线,在国际上首创发动机专业定制业务。
“现在我们企业和世界其他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机的配件90%以上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生产、制造的,只要客户给我们提出要求来,我们就能设计一款发动机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设计到生产到测试一条龙,全是在我们工厂一站式完成。”常书增带领团队研发的一款堪称“马拉松冠军”的发动机,续航时间在1-15个小时,飞行高度在10-6000米,并且可以在零下40度的低温环境中工作。这款发动机曾在拉萨高海拔的情况下完成了测绘工作,并随科考队出征,顺利完成了科考任务。

立于强者之林,赋予无人机强劲“中国心”
“我们做企业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持之以恒,先做稳、再做强,然后再做大。”2020年,凭借其在行业内的差异化定位,飞奥航空公司实现逆势崛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利税同比增长48.1%。2021年2月28日,飞奥航空公司小型航空发动机项目(年产小型航空发动机1.2万台)纳入2021年山东省重大项目重大实施类,常书增也被授予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果说心脏是人类动力的源泉,那发动机就是无人机的源动力。在坚持不懈的研发下,常书增带领公司实现了由“跟跑”先进到“领跑”国际的华丽蜕变,让无人机怀揣着一颗强劲的“中国心”在蓝天下飞翔,为航空事业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