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聊城丨宁死不供出共产党下落,聊城韩集134名百姓惨遭日军杀害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赵志鹏 丁秀娟 李新民 通讯员 宋广明 聊城报道
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地处“聊茌东”三地交界处,是一片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充满现代生机的热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运东地委曾经驻扎在这里,带领全区300万军民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牺牲与贡献。
回顾历史,革命战争的烈火硝烟依然远去,那些烈士先辈的音容笑貌,以及穿越血与火的赤胆忠诚,宛然犹在。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这片镌刻着深深红色烙印的热土,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聆听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运东地委设在韩集
留下多位革命前辈的足迹
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馆名的“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坐落于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赵牛河畔的迟桥村,这是当年著名的抗日堡垒村,是运东地委的驻地。迟桥村就是是当年运东地委的根据地中心,这里记录着茌南革命老区一段辉煌与悲壮的历史。
1939年3月,中共鲁西区委决定,在古运河以东,寿张以北,津浦铁路以西,高唐以南地带建立鲁西第四地方委员会,即党史所称运东地委。3月下旬,中共运东地委成立,由谢鑫鹤任书记。地委辖茌平、博平、清平、聊城东部、禹城、齐河等县委。9月下旬,运东地委决定把根据地中心放在茌南地区。
1940年4月后,运东地委、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进驻茌南,加速了以迟桥、大白为中心,方圆几十华里的抗日根据地的形成。1941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运东地委在原辖区域上又划入东阿、阳谷、张秋等县,称冀鲁豫边区第四地委,四专署和第四军分区。地委书记彭天琦,专员夏振秋,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石新安。地委、专署及军分区机关驻茌南根据地。
在此期间,在运东地委的领导下,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运筹帷幄,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武装紧密配合,先后粉碎了日军及其顽军齐子修、李岐山部对茌南根据地的屡次扫荡和进犯,取得了大吴战斗、孟尝君战斗及攻打南大吴和小马庄敌据点战斗的胜利,有力巩固和壮大了茌南根据地。
为啥迟桥村被称作“抗日堡垒村”?为什么根据地建在了迟桥村?86岁老人迟会法是这样描述的,“那些真鬼子和假鬼子经常来打俺这个庄,当时周围的庄都不如俺这个庄,围子打的好,人心也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据迟桥村党支部书记迟庆钦介绍,田纪云、李来柱、谢鑫鹤等革命前辈都在迟桥村战斗和生活过,只有在迟桥村,他们才住得放心。“因为我们村没有汉奸,而且防守牢固,人心齐,非常团结,这也是根据地建在我们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宁死不供出共产党下落
134名韩集百姓惨遭日军杀害
在聊城抗战史上,韩集镇也曾遭受过劫难。走进位于张会所村的“六·二七纪念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和韩集镇群众经受的苦难。
1944年6月26晚,聊城,东阿,阳谷,等日伪军4500余人,对茌南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当时中共茌平县委县政府得到情报后,当晚将抗日军政机关转移。
6月27日一早,没来得及转移的部分干部群众被日军合围在张会所村南的旷野里。在逼迫群众指认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日军架起机枪对被围群众开始疯狂屠杀。危机关头,共产党员杨先民呼吁群众奋起突围。群众仓皇四散,大部分人员死里逃生,134名群众惨死在日伪军的屠刀下,酿成惨案。
“1944年,咱这边老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为了保护咱这个地下组织不破坏,咱134名无辜的老百姓牺牲,都是让鬼子用机枪扫的,大人孩子一个没活。”迟桥村党支部书记迟庆钦看着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墙上的照片说道。
为了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1944年7月,运东地委专署军分区和茌平县委县政府,筑先县委县政府领导来到这里重新安葬了烈士遗体,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随后又树起纪念碑,因为当时时间比较仓促,这尊墓碑也是在大户人家借来的,石匠抹去了原来的字迹,刻成现在的纪念碑。
92岁老人韩金建是“六·二七”惨案的幸存者。当年,韩金建只有15岁。老人回忆说,那天早上,有人来村里通风通信,说鬼子要来了,赶快跑。但他刚一出门,就听见四处枪响声,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跑。“我跑到村东边,有一个坟头,我就趴在那里了,也没人看见我。后来我听说,好多村民都被鬼子杀害了。”
在纪念园南侧墙上,嵌有长8米,宽6.27米的汉白玉浮雕,艺术再现了聊城茌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浴血奋战,勇斗敌顽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使人如临其境。浮雕上的文字,记载了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碑亭东面的长廊,是田纪云、徐运北、张全景、李来柱等二十五位老一辈革命家、六·二七惨案亲历者和各级领导题词的石刻。西侧则是二十七位知名书法家题词题诗的刻石。
六二七纪念园为聊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韩集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据介绍,韩集镇党委政府每年6月27日都要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理论宣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聊城市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一处缅怀先驱,激励斗志,弘扬革命传统,凝聚和传递正能量的教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