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陈楠华论调: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与防控对策

··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外出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将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虚拟的空间世界里,于是眼疲劳、眼干近视就常常伴随着左右,从而让心灵的窗户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青少年儿童近视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都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近视会使整个社会的群体素质逐渐下降,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的影响。

一.目标已定、使命在肩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是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而制定的法规。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

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学习环境的压力,青少年用眼的负担渐渐加重,有的时候是处于一个高度用眼的状态。用眼疲劳,自然而然也会导致青少年患近视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而言,只有掌握一手资料,摸清楚青少年的情况,才能为各个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为防治措施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既要完成青少年防止近视的工作的目标,也要确立一些针对比较有针对性的计划。

2019年4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高中生近视率已经高达81.0%,高三学生高度近视比率在近视总数中占比高达21.9%。近视防控59年,近视率越来越高,近视低龄化重度化越来越严重,近视防控工作一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青少年近视防控,根本不是眼科医生能解决的事,那么,谁能解决这项事关民族未来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呢?找到近视的成因,才能确定近视防控的主体。做好近视防控工作的思路是既让青少年能提高成绩,尽可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又要尽可能减少不科学用眼的时间,降低对眼睛的损害。

二. 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容易近视?

一般的解释是因为儿童在成长期,视力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形成近视。儿童是身体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气血不断充盈时期,但发育时期需要气血的地方很多,有时因某种原因导致气血供应不足,会导致眼睛供血不足,容易疲劳。如果长期疲劳就会调节迟钝,反应不灵的状态,出现假性近视现象。这时如果适当休息,营养状态改善,孩子气血充足,假性近视的现象会自然消除。然而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近视的情况会变得很严重。因此,研究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与防控对策,对于改善青少年儿童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未来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征。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图像,此称为正视;若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类最常见的眼科疾病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约近50%,是世界之最。

近视最为熟知的症状就是看近处基本正常,看远处视物模糊。随着近视度数增加,还会伴随一些其他视觉症状:远视力减退,但近视力正常,看远处目标时常不自觉眯起眼睛;视疲劳,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头痛等;外斜视,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眼肌调节,导致集合功能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视或外斜视;眼球改变,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突出。当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眼底损害,多发生在高度近视,这类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伴随症状,当近视度数较高,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或当合并眼底损害时,可出现视物遮挡、视物变形、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色觉异常、光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及飞蚊症等症状。

三. 加强信心、创新引领

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但是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却一直只增不减,在这个情况下,不少人都对防治近视失去了信心。很显然,如果对近视可防治都没有一个这样的认知的话,怎么会有信心积极的去开展防治近视的工作呢?近视率是可以下降的,只要我们做到一个很好的预防效果,不仅要做好一个信念上的工作,也要在实践中必须要有信心和热情。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康第一的观念,转变学生思维,学习不是第一位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青少年正是处于一个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所以要培养他们对近视防治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对于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决策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不仅单单只靠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学校的努力,而且父母也要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不要为了省事,整天让孩子与电子产品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也会慢慢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交谈,而且还会对他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在当前的已有的教学工作体系中,试着去摸索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可以降低近视发病率的方案和策略,使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要让他们与眼镜相伴。

四. 青少年儿童近视主要成因

第一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得近视眼的几率一般要>90%,如果父母双方是一个单纯的近视,那孩子近视的几率基本上在60%左右,说明近视是有很明确的遗传倾向的。

第二是不良的用眼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过多的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iPad、电脑等,还有不良的写作姿势以及灯光的不适,或者是小朋友喜欢躺着看书,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也是造成近视发生几率大大增高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三是饮食因素,比如甜食,这类食物不仅仅会破坏小朋友的牙齿,也会对儿童的眼睛产生影响,从而让近视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

第四是眼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有一些眼科专家认为,引起近视眼的病理基础,即眼部植物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有三条,分别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运动眼球的肌肉有4条直肌,2条斜肌,上直肌(把眼球向上拉)、下直肌(把眼球向下拉)、内直肌(把眼球向内拉)、外直肌(把眼球向外拉)、上斜肌(把眼球向外下拉)、下斜肌(把眼球向内上拉)。其中,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

五. 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措施

第一,阳光下运动。每天保证2个小时以上的在阳光下运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因为在户外运动的时候,紫外线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多巴胺因子,有效抑制近视的发生。另外在户外运动的时候眼睛经常看远,睫状肌功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对一批小学生进行的试验显示:每天平均增加20多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3年后,这批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减少了接近30%,最适宜运动项目:羽毛球或乒乓球、放风筝等调动眼部调节能力的运动的项目最佳。

第二,充足的睡眠。眼科医生的调查和统计资料显示,缺乏睡眠时间是造成眼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眼睛实质上是大脑组织的延伸部分,所以如果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到眼睛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防治近视眼的第一要素,每天要保证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

第三,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尤其是手机、iPad、电脑等,保持良好写字姿势以及阅读习惯。看书、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一拳、一尺、一寸”,即胸离桌沿一拳的距离,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为一尺,握笔写字的时候手指距离笔尖一寸。用眼时间:年龄乘以5约等于分钟数,看电子产品时间减半。

第四,保证良好光源。对视力有好处的灯有电热型灯、高频灯、LED台灯、直流护眼灯。光线连续不间断,短时间内无明暗变化,无频闪。色温在4000~4600K左右,色温适中,光柔和带点黄,比较适合阅读需要。尽量使用由多种可见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光,而非单色光。

第五,积极锻炼,增强眼部神经和肌肉调节能力。比如翻转拍,首先遮盖其中一只眼睛,间隔33cm,手持正负2D的双面镜,单眼观看卡边上的字母,由大及小逐个看清,双眼交替训练,每天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的睫状肌,使睫状肌得到放松,从而使假性近视人群视力恢复。还可以远近调节,站在某处,找一个比较远的树和一棵近一点的树,然后观察近处的树一会儿,再观察远处的树一会儿。这个方法有调节眼睛肌肉,放松的作用。观察的时候要尽量多看树的细节。再如转眼,坐着或者站着,眼睛先平视前方,然后眼睛做上下左右运动,让眼珠尽力朝着每个方向拉伸,每个方向停留几秒就可以。近视后会发现眼睛都变形了,这个方法可以把眼睛在调节回正常的形状,也有助于恢复眼睛的聚焦能力。此外,还可以选择热敷,睡前热毛巾敷眼。

第六,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甜食,适当补充钙、叶黄素、花青素、维生素A、蛋白质等,尤其是钙。钙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缺钙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容易造成近视,因此多吃牛奶、豆制品、鱼虾、芝麻酱、动物骨等含钙的食物。维生素A与蛋白质结合可形成构成视网膜及视神经至关重要的视蛋白,而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身,在血液里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橙色黄色绿色的蔬菜水果以及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含量都较为丰富。

六. 做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要靠全社会的努力,不能单独依赖眼科医生或教师、家长,而是要形成合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

第一,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扭转社会观念

“一些家长宁愿‘拿100度换100分’这种短视的错误观念,是近视防控的一大难点。”现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但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减负。要扭转大众的错误观念,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工作。向广大家长传递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信息,提升家长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关注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专业培训与指导等方式,不断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并编制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指南,以及面向家长、学生、视保员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等。此外,还可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丰富的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文章及视频,并组织针对性的知识竞赛。

第二,加强学校管理,跨越合作鸿沟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学生辐射教育家长。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倡导科学保育保教。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目前学校、家庭及医院三者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的合作上,仍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从学校层面看,目前中小学校无论规模多大,校医的数量都很少,而且他们还需要承担多项工作,这必然使得他们无法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生近视防控上。再加上目前视力检测手段传统、技术落后,导致学生视力检测效率低、不精确。从家长层面看,许多家长缺少近视相关专业知识,有些连视力检测表都看不懂。而从医院来看,他们更多承担的是治疗工作。但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治愈的。因此,应当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视力监控体系,解放人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视力的全周期监控,早发现早预防。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上,需要引入专业的机构,开展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从而弥补公共服务与临床之间的空白。

第三,发挥家长作用,实现近视防控全覆盖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本文作者陈楠华系博士研究生、中国顶层架构杰出导师、2020中国十强讲师、“公益产业化、产业公益化”理论奠基人、国家卫健委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近视防控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及防控对策”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政策协同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责任与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组组长、近视防控专项基金会(筹)负责人、建国70周年爱国公益人物、2020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重走长征路(党建版、企业版、青少年版)授证讲师、原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公益护眼联盟副秘书长、原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募资部部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