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章以武:写作是一个人的“上天入地”

··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港台流行音乐、雅马哈摩托车、个体档口一条街……1984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雅马哈鱼档》,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广州缤纷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这部根据知名作家章以武小说《雅马哈鱼档》改编的同名电影,开创了中国内地用电影的艺术形式反映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先河,被称为是“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张名片”“当代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知名作家、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章以武日前作客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讲述了代表作《雅马哈鱼档》的创作过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开放了蔬菜、水果、三鸟(鸡鸭鹅)、鱼鲜市场,市民不用鱼票肉票也能购买。当时,章以武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转变:“鱼鲜代表着广州人的草根精神,广州的老百姓能吃到生猛的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利好落实到千家万户的体现。”

  “当时给我很大触动,我就想记录这种时代的变化。”章以武称,《雅马哈鱼档》中的故事、人物、场景和语言,都源于街头巷尾、原汁原味的现实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章以武依然相信,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表现生活、接地气。他认为,文学创作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工程,必须做到“心向上,脚向下”,才能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的‘上天入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个人的‘张灯结彩’。”在活动上,章以武现场向听众抛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也是他对自身数十年文学创作生涯的高度概括。

  章以武解释,“上天入地”指的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们在房间里头一杯茶、一根烟创作出来的,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起一个独立的世界;“奥林匹克”是指作家也要和竞技运动员一样,向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不断奋进;“张灯结彩”则指作家对自身的创作要有信心,能够欣赏自己的作品,这样才有写出伟大作品的底气。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认为,章以武自身的创作经历和广州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从电影《雅马哈魚档》、电视连续剧《情暖珠江》《南国有佳人》到小说集《朱砂痣》,改革开放的精神借由章以武的这些作品传向大江南北。江冰表示,很多人都是通过《雅马哈鱼档》这部电影,产生了对广东市场经济的兴趣,从而响应改革开放的召唤来到广东,其本人就是其中一个。

责编:马婉莹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