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剧班》英达开班授课 聚焦人物塑造、解构喜剧经典
··
3月20日,《金牌喜剧班》第七期导师英达“么么达”班正式授课了。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被誉为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情景喜剧之一,而作为《金牌喜剧班》的导师,他用沉浸式排戏体验再现《我爱我家》的经典片段。对标经典让学员们在排练中体验剧中那些看似随意的神来之笔,却有着行胜于言的多样化艺术呈现。而在班内小考中,他聚焦学员的人物塑造,解构喜剧元素在自然生成中的沉浸表达。而从节目的现场效果来看,本班学员和旁听学员火力全开的挑战表演,不仅让“么么达”班学员进行了重新洗牌,也让我们看到了《金牌喜剧班》在喜剧舞台上异彩纷呈,多样化表达。
英达班授课内容是排练时隔近30年被再次翻红的《我爱我家》经典片段“葛优躺”。看似轻松简单的“葛优躺”真的演起来却并不容易。台词没有错,动作也没有错,但是演出来就不是那个味儿。“我觉得演输了”,作为扮演者李丁深有体会地感叹。
对此,英达进行了示范表演和细节化表演的解构,在讲解中大家恍然大悟,真正体会到像葛优、杨立新等艺术大师在表演中不着痕迹的巧思和用心。在现场排练中,英达结合每个同学饰演的角色进行讲解,给与鼓励,同时也指出演员的个性化表演往往能对剧情起到言在此而意及彼的表达效果。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从英达班的班内小考来看,第一组学员曹扬和喳喳推出的情景喜剧《拜见岳父大人》,就内容而言话题并不新鲜,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两位学员能够紧扣故事主题,围绕剧情结构环环相扣,包袱融入当下话语体系自然生发妙趣横生,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不绝于耳的笑声。
用陈佩斯的话说这个故事很巧妙,非常干干净净的一个小的结构作品,没有任何离开这个剧写的外插花的噱头。郭德纲的评价是“最值钱的是活儿身里头的包袱,就是按照剧情自然发展水到渠成。最好文章为本色”。而导师英达一直推崇就是不光要把包袱抖响,还要把人物塑造出来,纵观两位学员的表演基本上遵循了老师的创作指导,不失为本次班内小考的一个成功范例。
《金牌喜剧班》的游戏规则给了旁听学员更多样化的选择和可能。作为第二阶段最后一次班内小考,对于旁听班同学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发现本班学员大兵的小品发挥欠佳,旁听学员董建春、李丁相声组合和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的组合立马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推出联袂合作小品《毛巾的事》发起挑战。
节目在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框架下,串联起木偶戏独特的艺术呈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融合喜剧表演。对于他们的表现用英达老师的话说“出乎意料”,而导师陈佩斯和郭德纲对这组旁听挑战学员的创新表演和突破表达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一块儿毛巾活灵活现,巧妙地结合让两个本不搭界的艺术个体有机地融为一体,令观众在享受相声语言魅力的同时,也欣赏了木偶戏的精彩绝妙。这样珠联璧合浑然天成的表演令观众给出了超高分,也证明了这样的融合发展创新表达可行。
本次英达导师班内小考尽管精彩纷呈,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大兵的《还债》借助一个打火机穿越让两个时空维度折叠展开,以此来解构故事。这样的构思比较巧妙,结构也很完整,但本应该集中制造笑点的穿越空间却以单纯平行的苦情表演收场。尽管大兵在认真地尽力表演,但是这样的剧本注定了观众根本不买账。无独有偶,李颖和天赐的《大话西游后传》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整个表演和故事都很完整,但面对同质化题材众多的此类作品,不能有惊艳的突破和创新,这样的创作显然也是不行的。
而汪东城和韩云云的《情人劫》与其说是一个喜剧,不如说是一个俊男靓女的表演秀。剧情不是看点,故事根本不成立,但是观众的热烈欢呼让陈佩斯觉得观众没有错误。面对这样不流畅、不成立的故事居然能够完整地表演下去,这也让《金牌戏剧班》导师们慨叹内心强大的喜剧新人,同时也对今后如何能更好地探究出更多适合不同艺术门类的舞台艺术,满足舞台多样化表现提出了更多的创作思考。
《金牌喜剧班》第二阶段最终以英达班大兵、李颖和天赐惜败,旁听学员董建春、李丁,上戏木偶专业学员逆袭成功以及其他学员晋级下一轮学习而暂时告一段落。纵观《金牌喜剧班》第二阶段的总体情况,不难发现三位导师通过各自个性化的教学,引领学员探究喜剧的精神内核,传授喜剧的表演技巧,讲授喜剧的创作要领,尝试喜剧舞台上的多样化表达。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员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能够继往开来,不断为《金牌喜剧班》续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