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志|她们在宋朝的“纺织厂”上班

··

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通讯员 于晨

视频扫描二维码观看

  说起宋画,大家都称赞:宋画之美,闻名古今。其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今天让我们“穿越”到宋代,于画中走近真正的宋人生活。

  “男耕女桑,勤苦至矣,声诗以达其情,绘事以图其状。”这是一幅收藏于山东博物馆的《宋人纺织图》(下图),作者夏厚,临摹宋朝纺织劳作的场景。

  它纵29.2厘米,横263厘米,开卷之初为璇玑图,小楷题于画前,后段展现三十余位仕女从事织丝的各道工序的场景:束综提花机中间隆起花楼,花楼上高悬花本,下面一人脚踏经棍,双手来回穿梭打纬;另有人络车调丝,有人经架牵经,有人纬车摇纬,图卷准确地反映出络丝—摇纬—织帛的全过程,分工合作到如此细化,可以看出当时经济的发达程度。

  同时,画卷中仕女衣着色彩艳丽,神态生动,于忙碌的劳作中展现出另一番娴雅之态。屋舍及缫车、纺车、织机等机具工整严谨,设色雅致,画风古朴。湖石、蕉、柳的画法颇见精妍,可以窥见作者作画功力。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富庶时期之一,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极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其生产区域、组织形式、工具和效率也有长足的创新发展,产品产量、质量、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国纺织生产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北宋的丝织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官方,此外,民间丝织业也相当繁荣。宋代的民间丝织业分布范围之广、工艺水平之先进在中国历史上都属罕见。中国其他历史时期的民间丝织业在某些方面或有过之,但就整体而言,宋代的民间丝织业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文献通考》一书曾记载,宋代物产类租税中,仅布帛丝绵之品就有10种,分别为罗、绫、绵、纱、丝、纳、杂折、丝线、锦和葛布,丝织品种类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这幅《宋人纺织图》便是当时丝织业空前繁荣的社会缩影。

  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一个非常适合生活的朝代。除了织布,还可以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作诗和作画等。它呈现出来的市井生活和烟火气息,别有一番风趣。

  这种安逸繁华的市民生活,要从立国之初就确立的“公天下”说起。以北宋名臣范仲淹为例,“士当以天下为己任”,是两宋士大夫精神的写照。宋代开国之时,便确立了尊崇儒学,回向“尧舜禹三代之治”的治国理念,促使天下士子树立《礼记》里写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意识。宋朝比任何时代都更加自觉地强调,天下非天子独有,而为所有百姓共有。所以生活在宋代,幸福指数很高,宋人说,天下有九福,其中东京汴梁占了四福,即钱福、眼福、病福、屏帏福。钱福,是说京城经济发达、财源广进;眼福,是说京城物华天宝、见多识广;屏帏福,大意是指,京城的饮食起居安定闲适,是个宜居城市;病福是说,京城既有街边药摊,也有高级医馆,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因此,无论是从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还是从文化和政治文明发达的程度来看,宋代都处于华夏历史的高峰,并开启了世界最早的近代化。当然,只有社会文明形态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这样的风雅社会。

  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峰期,是中国迈进近代门槛的历史转折点。一如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在11、12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通讯员 于晨 报道)

责编:高娜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