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江西兴国:刘启耀 | 腰缠万贯,却宁可讨米度日
··
翻开厚重的赣南苏区革命史,来到这片红色土地,从“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到共和国的摇篮、苏维埃中央政府诞生地,从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到红军“反围剿”的主战场,那里都镌刻着红色的永恒和初心,也成为后人缅怀历史的纪念地。
刘启耀纪念馆,位于江西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内。平固江畔的睦埠村,是兴国县海拔最低处仅有127.9米,也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的故乡。
近年来,睦埠村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古韵修复为第一要素,以自然生态、乡土文化、现代观光旅游农业为抓手,着力打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2018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
图为刘启耀雕塑像。
据介绍,睦埠村内建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平江春早(望江亭)、江东庙、永祚第、古建筑“墨庄”、鹅卵古码头、平江环游骑行道、农趣园、刘启耀故居、民俗馆等12个景点。
图为刘启耀纪念馆。
走进“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纪念馆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造型字映入眼帘,简朴而庄重。
血战前,他秘密藏好党组织的巨额经费
刘启耀做过长工、放过木排……后来,积极投身革命,1933年,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打游击,为带领部队突围,刘启耀等领导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将一个褡裢交给刘启耀保管,里面是中共江西省委全部的活动经费,大概有13根金条和大量银元、首饰,刘启耀将褡裢用油布包裹好,悄悄掩埋在一个人迹罕至的乱石堆里。
部队兵分三路开始突围,在这次血战中,刘启耀身负重伤,不省人事……在刺骨的寒风中,他被冻醒,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强忍悲伤和钻心的伤痛,一路蹒跚来到打游击时曾藏身的山洞。为躲避敌人搜捕,他白天躲在山洞,天黑后出去寻找草药治伤口;以野果充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半年后,刘启耀等不及伤口痊愈,就赶到埋藏经费的地方,取出褡裢,把它系在腰间,开始下山寻找党组织。
明明“腰缠万贯”,他却宁可乞讨度日
刘启耀本想去寻找主力红军,但国民党军队到处设卡抓人,他只好隐姓埋名,滞留在江西遂川、万安一带,走村串寨、乞讨度日,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就睡在茶亭庙角里。
几个月过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的叫花子,竟会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的身上还藏有大量的金银首饰,但他宁可沦为乞丐讨饭,也从不动用分文。因为害怕身份暴露,刘启耀有家不能回,他的妻子被严刑拷打致残,儿子流落他乡,女儿被送人做了童养媳……刘启耀将痛楚默默压在心头,继续寻找党组织。
党的经费他分文未动,全部交回党组织
刘启耀在寻找党组织的同时,联系到很多散落在当地的苏区战士和苏区干部。1937年,联系到120个人左右时,他们成立了临时江西省委,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然而,开展革命斗争需要经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刘启耀取下腰间脏兮兮的布包,放在桌上,大家打开一看,是13根金条,还有银元首饰。和曾山当初交给他的时候,一模一样,分文未动。谁也不曾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竟然“腰缠万贯”。
他被称为“十二分节俭主席”,还自带干粮办公
不仅仅是金钱,只要革命需要,刘启耀可以毫无保留交出所有。早在1934年,他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通令规定省苏维埃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厉行节约”,逢会便强调“十二分的节俭”的刘启耀,被大家笑称为“十二分节俭主席”。
他还带头从家里背米,到省苏维埃政府办公,不要公家发放的伙食费,刘启耀向家人解释说“革命成功,吃穿不穷”、“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1946年,刘启耀患肺病去世,时年47岁。(肖士杰 综合网络)
责编:姚小徽
校审:黎易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