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有讲究,就按这个来吧

··

近日

一股“全能型”较强冷空气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

强降雪、大风降温、沙尘天气“齐上阵”

虽然眼看着气温就直逼20℃了

但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大意

秋裤、羽绒服啥的也先别着急压箱底

因为除了“停暖冷”

还有一种冷叫“倒春寒”

换季时节气温上下波动

一秒回冬天就跟玩儿一样

刚露出脚踝就套上棉裤

不是梦想

俗话说“反了春,冻断筋”

春天不注意保暖

一不小心

就可能遭到疾病的“偷袭”

“倒春寒”是什么?

“倒春寒”指的是春季气温回升后突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持续低温天气,一般出现在三月末或四月初。

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出现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中午阳光和煦,早晚却寒气袭人。

一旦遇到“倒春寒”,人们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甚至会导致过敏性疾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老话说“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捂”有个“临界温度”

是否“春捂”,要根据天气而定: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较大(≥8℃)时要捂,早晚注意增加衣物。

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春捂”要捂对地方

身体3个寒气入口

要重点捂一捂

捂颈

身体的很多经脉要经过脖子,加上不少“电脑族”颈部慢性劳损,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局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等,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出现眩晕、大脑供血不足等不适症状。

捂肚脐

肚脐与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捂脚

双脚支撑着人体,但它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易被寒气偷袭。

“倒春寒”来临要防三类病

心肌梗死、脑梗死

发病迎来高峰

每年“倒春寒”时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都会迎来一个高峰。

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热平衡能力较差,循环系统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

感冒、肺炎

发病高于平时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会随“倒春寒”出现。由于气温忽高忽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肺炎等传染病流行。

关节炎

更容易“犯病”

人体的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增加罹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因此,在“倒春寒”时期,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暖尤为重要。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编校:赵浮萍、从静

编审:王之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