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共享充电宝:价格集体“涨上天”  手机共享充电费用堪比特斯拉

··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现,我们日常使用的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了。据调查对比显示,目前共享充电宝涨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每小时的租借费用多为3元和4元,24小时封顶价格则从20元到40元不等。其中以怪兽充电为例,在成都伊藤洋华堂内的租借费为4元/小时、28元/24小时,在成都群光广场的价格则为3元/小时、30元/24小时。有用户的缴费记录显示,在成都来福士广场,怪兽充电24小时的封顶价甚至高达40元,这一现象引起网友热议。

图片来源:某社交APP截图

  手机共享充电费用堪比特斯拉

  怪兽充电或成“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共享充电服务兴起于2014年,与共享单车命运不同,蹭着共享经济风口诞生的共享充电宝在近年完成了“逆风翻盘”。行业里规模最大的企业怪兽充电成立于2017年,截至去年底,怪兽充电已形成由66.4万个点位构建起来的共享充电网络,覆盖国内上千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数量超过2.19亿。北京时间3月13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文件,谋求在纳斯达克市场IPO,冲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目标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募资额为3亿美元。

小电共享充电宝

  两年内,共享充电宝从1元/小时的“白菜价”,涨至平均3元/小时,高者甚至要10元/小时。有网友测算,特斯拉Model3使用公共桩每小时电费约2.6元,而共享充电宝在2-3元,费用堪比特斯拉。

  稳定态势与续航焦虑

  谁给共享充电宝持续涨价的勇气

  “续航焦虑”普遍

  随着人们对手机依赖性的增强,“续航焦虑”也越来越普遍。用电焦虑的持续增长推动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增长。许多人看到了手机屏幕右上角的电量变红了,就会不由得紧张起来,疯狂寻找“救命稻草”——充电宝。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刚性需求与潜在用户是行业发展基石。根据上述报告,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从0.8亿人上涨到2.9亿人。用户手机使用时间延长,而手机续航能力却并未见质的飞跃。该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Q4至2019年Q4,移动互联网端用户的人均月度使用时长从73.8 小时增长至87.3小时。并且,在懒人经济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用户对偶尔使用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并不敏感。此外,庞大的潜在用户群、逐步扩大的铺设范围和低线城市的拓展,也为共享充电宝带来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三电一兽”态势

图片来源:中商情报网

  放眼共享充电宝市场,经历过几年“野蛮生长”,目前已形成了街电科技、小电科技、来电科技和怪兽充电4家激烈竞争的格局,俗称“三电一兽”主导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三电一兽”四家公司已垄断共享充电宝市场96.3%的份额。这就意味着,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竞争程度相比之前数十家甚至更多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不可同日而语,头部企业可以凭借所掌握的市场份额主导定价权。

  盈利模式驱使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与共享单车有所不同。充电宝的使用场景是私人的,占用的场景要耗用租金、电费、网费,入驻谈判的条件通常是支付商家租金或分成。据了解,在部分地区,2018年,优质商家与代理商的分成比例为四六开,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颠倒了过来,商家分成六成以上,代理商却拿到越来越少的利润份额。

  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在一些客运量大的酒吧,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万元。对此,业内认为,除融资之外,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形成自身的造血模式,涨价趋势不可避免。“

  共享充电宝市场面临下沉

  涨价不应成共享经济“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自2014年兴起的共享充电宝,至今已走过六七个年头。据艾瑞咨询《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同比增长率总体呈下滑趋势,在前期疯狂增量的前提下,目前一二线市场已基本饱和。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或许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最后一波红利。

  以低价占领市场后再涨价,似乎是共享产品发展的普遍规律。共享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许多消费者仍在继续使用。这种短频且能够应急的共享产品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确实是刚需的。当然,如果一味涨价,还是有很多用户表示不会再用。可见,商家不应把涨价当做共享产品的“救命稻草”。毕竟,随着未来手机技术发展、续航能力提升,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空间将会受到挤压,这只是时间问题。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是一种市场行为,区域间价格差异也是正常现象,但需要物价部门管控,避免过高价格差异。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垄断调查,加大监管力度,避免企业因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应当鼓励科技创新,给小企业适当的创新支持,提高市场竞争水平。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张明月综合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36氪等)

责编:孙 翔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