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做软陶 捏青龙 陶琉馆里过个别样春龙节

··

  淄博3月13日讯  一块软陶捏在手中,揉捏转换之中,一个龙头贴便悄然成型,栩栩如生,令人赞叹。春龙节前夕,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研学课堂上,孩子们体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魔力,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龙节,再一次为这个网红博物馆点燃了“人气”。

  当春龙节碰到非遗软陶,注定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3月13日上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报告厅内,30余名孩子正在跟随非遗传承人王芝学习软陶制作。 “首先,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春龙节的来历……”非遗传承人王芝老师首先给孩子讲授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文化,然后开始教孩子们如何揉土、造型、配色,“一个看似简单的龙头冰箱贴,却需要用匠心去捏制,才能做的像模像样。“课堂上,王芝手把手地教孩子揉土的手法以及技巧,碰到有的孩子因为繁琐没有耐心了,她也会主动上前鼓励,认真关注每一个细节,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动手体验软陶制作。他们利用手中的五颜六色的彩泥,进行再创造组合,创作出各种千姿百态的龙头冰箱贴,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孩子们在玩乐中演绎自我个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名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可不一般,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淄博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非遗项目泥塑(软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成立淄博小虾米陶艺创作有限公司。2017年5月制作完成群组软陶泥塑《周村芯子》,现陈列于周村民俗博物馆内。2019年在周村古商城成立了“大街泥塑故事馆”,结合旅游文化,讲述周村故事,传承泥塑文化。

  王芝介绍,软陶是一种安全无害的环保材料,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它多变的特性,成为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教材,软陶制作强调的是手脑合作,创意无限,有助于培养孩子探索科技的能力,在软陶制作过程中,同学们找到乐趣,发掘出创作天赋。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非遗进博物馆”研学活动,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相结合,使研学活动成为陶琉馆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学校传统文化课和第二课堂活动很好的延伸,让有限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为更多的青少年服务,不仅丰富了陶琉馆的研学课程,也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后续陶琉馆将陆续推出各项文化课堂、研学课堂,敬请市民关注了解。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  王琳坤 徐堃

责编:鲁中晨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