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政情丨多地明确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青岛能否脱颖而出?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王彤彤 王佳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业界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新一批国家科学中心势必在全国进一步落地。

  近日,包括我省济南、青岛在内,国内多地明确提出,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国已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截至2020年3月,中国已拥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即: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报道,目前至少有八个省市提出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12月2日,湖北省委全会提出“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12月4日,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近日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兰州、沈阳等地纷纷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济南:积极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

  2020年11月27日,济南提出将用10年时间,实现高标准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到2035年,则要实现济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19年7月,山东省下发《关于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支持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进入省级战略。

  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479号建议的答复中曾表示,鼓励济南市参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求,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

  2020年12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高端科研机构、大科学装置、科技综合实力、高层次人才……这些都成为济南争创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济南不断下“狠功夫”,出“实招”。高端科研机构相继在济南落地,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突破。2019年11月10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成立,由丁肇中担任名誉院长。同年11月30日,以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技术创新的试验田、“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示范样板为定位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济南,这也是山东省内首个“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与中科院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已引进中科院院所14家,载人航天、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济南。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名单中排名中,济南位居第81位、山东首位,此外,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已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济南对高端人才的渴求充分彰显了其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决心。近年来,济南强力推进招才引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十三五”期间,济南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及团队50余个,此外,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落户济南,首批吸纳91名院士会员。同时,济南还充分发挥泉城系列人才工程带动引领作用, 2016年以来,共支持企业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人才73人,引进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创业团队39个,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青岛:加快塑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2021年3月5日,青岛发布了“十四五”时期青岛增强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和举措,提出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这个目标,青岛将积极布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平台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建国家实验室,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面向海洋强国战略重大需求,聚焦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等战略方向,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点科研任务。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青岛积极推进超级计算升级项目加快投入运行。推进海洋科学考察船队建设,实现深远海科学考察航次和设备开放共享。支持建设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海上综合试验场等大科学装置。

  打造高端创新平台。青岛加快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山东省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前瞻性谋划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争创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青岛支持驻青高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新兴技术和交叉融合学科。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青设立以产业技术研发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不断增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青岛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头部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提升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塑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青岛加快建设中日科学城、天安中韩科技园和中以跨境双核创新孵化器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中德青年科学院、中德工业大学等高端创新平台。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与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争建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促进国际技术成果在青转化落地。

  (综合新华社、大众日报、天下泉城)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朱子钰 王彤彤 王佳声 整理报道)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