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引关注 如何让“父能量”从理想照进现实
··
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这一数据比2019年登记户籍新生儿数量减少175.5万。一时间,育龄夫妇生育意愿降低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此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提出一系列为宝妈宝爸“减负”之道。
最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新增了“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体现了对家庭建设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今天(3月9日),#我国将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和#武汉多所学校设立爸爸接送日#登上热搜,对“父能量”的需要和呼唤引发了网友热议。
多了一个“父”字 白岩松谈父亲休产假
在央视的两会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对白岩松说,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男性有没有可能休产假?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提上日程?”
白岩松说:“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发现了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文字——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这是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一节: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中出现的一句话。在育儿假前有‘母’,这是过去非常正常的,现在加了一个‘父’,这是不是对网友期待的回应呢?我觉得这至少是要开始探索实施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所在地是不是在探索范围之内呢?我希望我的这段话能上热搜,因为上完热搜之后探索实施的速度应该会更快一些。”
眼下,白岩松的“热搜心愿”达成,相关话题也引发了网友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认为育儿假必须父母双方都休,这样男女求职才可能平等;也有网友认为,关键在于培养男性育儿责任心,否则休假回家还可能气到产妇。
来自微博网友评论
“育儿假”多地已在推行 “父能量”逐渐照进现实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试行育儿假。不少省、市也试水带有“父能量”的育儿假。
辽宁:2020年7月,辽宁省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鼓励用人单位对依法生育的夫妻,在子女3周岁以下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日育儿假。
福建:2020年3月,《福建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通过,新增“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天育儿假”等内容。
宁夏: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天共同育儿假。
湖北咸宁:2020年9月,湖北省咸宁市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自主探索实行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育儿假,婴幼儿父母双方均可申请,假期最长可至婴幼儿年满1岁。
武汉多校设立爸爸接送日 提醒爸爸不可缺位
3月8日,武汉一些小学和幼儿园纷纷设立“爸爸接送日”,成立“好爸爸联盟”。提倡每个月逢8日让爸爸接送孩子,组织爸爸家长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等活动,让爸爸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展示出更多的“父能量”。
“正装”出席爸爸接送日。记者彭年 摄 来源:武汉晚报
对此,网友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认为,这是学校的倡议和探索,试图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失的一种纠偏。也有网友提出担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单亲家庭咋办?父亲在外地工作不能参加等是否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爸爸接不接送孩子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重要的是通过‘爸爸接送日’告诉家长们,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绝不可缺位,工作再忙也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更好地尽到爸爸的责任。”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说,爸爸在育儿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涉及智力、体格、情感、性格等多方面,对孩子的独立、理性、坚强、探索、创造等品格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男孩子的阳光、阳刚、坚毅、责任感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平衡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 杜绝“丧偶式育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就业歧视、经济压力、育儿焦虑是影响女性婚育决策的重要因素,帮助女性平衡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的政策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要通过生育保障政策,支持想生的,帮助晚生的,包容不生的。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家庭里父亲普遍参与教育率低,“不缺席”的爸爸成了奢侈品,“丧偶式育儿”成了很多中国妈妈的生活真实写照。
针对“丧偶式育儿”这一热议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林勇建议:①合并陪产假与产假,由夫妻合休,假期内照发全额工资,其中男性产假建议为42天以上;②允许男女双方在法定产假、各省奖励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42周;③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发放待遇。
其实,无论是“父亲休产假”还是“爸爸接送日”,目的都是重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希望男性群体认识到,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做甩手掌柜,才能更好地尽到当父亲的责任,期待更多的“父能量”从理想照进现实。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葛思琦 综合自央视网、新华网、长江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