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山大“她力量”!

··

学校走过的120年历史中,闪耀着许多女性校友的光芒,她们或在文坛上开疆拓土,或在科研上永攀高峰,或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她们,就像一条条流淌的河,将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以及山大的精神汇聚起来,并流向五湖四海。

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跟着姗姗一起聚焦“她力量”,回眸山大历史上那些优秀的女性校友吧~

1

“新月诗人”方令孺

青岛背山面海,风景如绘,若无佳酿相伴,总觉得对不起此等美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中,便有“酒中八仙”,他们由国立青岛大学的八位教授组成,而新月派诗人方令孺便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方令孺(1897-1976),安徽桐城人,“新月派”著名女诗人和散文作家,与林徽因被称为“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1930年至1931年间在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任教,后任国立编译馆译员、复旦大学教授、浙江文联主席等职。

“爱,只把我当一块石头,不要再献给我:百合花的温柔,香火的热,长河一道的泪流。”这是方令孺在《诗一首》写下的诗句,希望这弯“新月”能永远挂山东大学黑夜的上空。

2

“名满京华的女作家”冯沅君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有“才女”之誉,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就读北京国立女高师之际,恰逢五四运动席卷中国知识界,不顾阻拦,率先冲出校门,与北大、清华师生会师,曾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变成古装话剧,并亲自登台表演,获得李大钊、陈大悲、鲁迅等著名学者支持,被誉“名满京华”。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

1946年起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副校长,一级教授。教书育人是冯沅君一生的重心,可谓“投身教育,死而后已”,后有学生回忆道:“冯老师病重后,有一次从医院的病床上艰难起身,来到了隔壁的医务室,恍惚之间以为自己进入了教室,于是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诗经》。’就这样,她支撑着病躯完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教学’,在座的医务工作者都不敢惊扰她。”冯沅君著有短篇小说集《卷葹》《春痕》《劫灰》,古典文学论著《中国诗史》《南戏拾遗》《古剧说汇》等。

冯沅君是继陈衡哲、冰心、庐隐之后,文坛又一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小说中那种反对封建礼教、争取自由独立的精神足以与和她前后驰名文坛的另外几位作家比肩。她的创作大都集中在自由恋爱和封建包办婚姻冲突这一主题上,即使后期的创作也仍然是爱的主题。冯沅君的出现,才第一次在女作家笔下出现了与传统大胆叛逆的知识女性形象。这也许正是冯沅君小说独特的思想意义所在。

3

“生物界的居里夫妇”叶毓芬

叶毓芬(1906-1976),浙江镇海人。“放逐囚禁不须哀,人生自古多变幻;四十年来共欢居,也应自足慰心怀。且忆年年实验节,长夜工作共达旦;独居不堪寂寞时,重整旧作以自解。”这首诗是十年动乱时期童弟周给爱妻叶毓芬的。两人曾长期在山东大学生物系任教,1930年两人结为夫妇,两人携手走过半个世纪,攻克了无数科研上的难题,是他们共同的努力,让世人记住童第周是“中国克隆之父”、种间克隆第一人,而作为夫人的叶毓芬却被太少人记住。

尽管如此,这份“显微镜”下的爱情直到现在仍被人所津津乐道,不仅在于两人所共同成就的辉煌成果,更在于叶毓芬那份为了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4

“ 译著极丰的教授”罗玉君

罗玉君(1907-1988),文学翻译家,四川岳池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自幼便显出写作立论准确、说理缜密,还具有朴素的民主思想才能,并成为当地“女状元”。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最年轻女教授,授课之余,开始翻译《红与黑》,“工程量”虽浩大,她的译文却做到了信、达、雅兼具。上世纪50年代,她又重译全书,该书深受好评,久印不衰,发行量累计达数十万册。罗玉君译著极丰,不少译本多次选入大学教材。她80年代翻译出版的《海上劳工》《红屋骑士》等长篇小说,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

“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孔令仁

孔令仁(1924-2016),山东曲阜人。1942年至1947年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孔子第76代后裔,曾任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1950-1953年山东大学俄语专修班学生,1953年起山东大学任教,曾任韩国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作为孔子后裔,有着广泛的海外关系,孔令仁每次出访,都成了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思想精华的最好时机,她的访问对当地的儒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她对中国的儒家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较高的成就,并在参政议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6

“上译厂的当家花旦”李梓

李梓(1930-2014),河北省获鹿县人。1950年进入山东大学艺术专业学习表演,从1954年开始,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配音演员。逝世前为国家一级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家。曾被誉为“上译厂的当家花旦”、“永远的叶尼塞亚”。李梓经历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最辉煌的时期,在近半个世纪的配音生涯中,李梓用自己的声音塑造了《简·爱》中的简·爱、《巴黎圣母院》中的艾丝美拉达、《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叶尼塞亚》中的叶尼塞亚等不胜数的经典角色,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那些闪亮亮的名字如耀眼星辰

划过山东大学120年的历史

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

新时代 新征程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

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

向山大“她力量”致敬!

文 | 焦梦典 安颢杨 张子萱

封面 | 孙晓丽

编辑 | 刘畅 程诗琪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