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产业引领,助推“加速跑”

··

大众日报记者 王亚楠

  人勤春早。

  眼下,正是费县胡阳镇的西红柿开始上市的季节。今年,有些村民的西红柿大棚开始迎来采摘体验的新游客。“一斤十来块钱,特别受欢迎,好多人来了之后又介绍朋友带着孩子来。”种植大户王明华说。

  西红柿还能搞采摘?“咱现在的西红柿不一样了!”王明华常年种着10个西红柿大棚,约20亩。“这两个大棚种的是省农科院专家带来的新品种——‘口感型西红柿’,皮薄、汁浓、味儿好,特别适合鲜食,而且咱还用了专家带来的熊蜂授粉、丽蚜小蜂抓虫,替代了人工“点花”和农药,绿色、放心!”王明华说。除了采摘,王明华还试水供给微商和济南的一个供销商,唯一甜蜜的烦恼是“现在没那么多量,一周只能供给他们一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振兴,重点是要振兴现代农业,以及立足现代农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价值空间。就像胡阳镇的西红柿,从无到有,到初具规模、打入上海市场,种植户在这个过程里感受到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和规模效益。

  “要用产业思维、市场思维重新思考农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用产业链系统化组装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类资源,提供一个个产业链解决方案包。”省农科院驻费县工作组组长朱立贵说。

  科技创新须真正融入农村发展的产业实践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去年6月,省农科院组建了3个工作组分别进驻费县、招远、郓城,并选派3名所长全职脱产驻县任组长,投入3亿元,探索建设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市)。胡阳西红柿正是受益于此。

  不仅要有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高端品种,普通品种也要提升品质。王明华剩下8个还种着老品种的大棚也都用上了熊蜂授粉和生物防治技术。

  西红柿好吃、好卖,这只是一个起点。朱立贵带领工作组调研讨论后,发现当地没有西红柿的加工能力,一旦市场供需波动或到了生产后期,很多西红柿就卖不出去。省农科院帮助当地的临沂欣宇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了一条西红柿萃取加工的生产线,产业链条延伸后,一些不适合运输售卖的西红柿转身变成了生物萃取的营养剂,价值得到数倍提升。随着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采摘体验、电商销售、品牌建设,胡阳西红柿正在打开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已经注册了商标,现在运输、供应上都在摸索,遇到问题就找专家一块商量想办法解决,我很有信心。”王明华说。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介绍,山东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着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标志着我省农业经济总体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我省其他产业投资水平。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显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6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95%。

责编:葛思琦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