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丨疏堵点破痛点,畅通经济良性循环

··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陈晓婉

  疏堵点破痛点,畅通经济良性循环

  循环畅通、流动有力是经济发展动态系统有序运转的基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对于正全力畅通经济循环求突破的山东来说,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如何进一步疏堵点、破痛点,成为住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畅通经济循环,当务之急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十三五”期间,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规模迅速提升,发展势头强劲。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抓住山东做大产业集群的历史机遇,通过不断完善提升核心技术,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不断提升建链强链补链能力,是领军企业的重要课题。”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留启代表说,“十强”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领军企业既要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也要将新技术、新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扩散。“我们计划集聚上下游企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在5G通信材料、催化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及数字化口腔医疗等领域做精做强,力争2025年实现营收破百亿的战略目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代表特别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营造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产业生态,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对加快实现‘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按照“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山东将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增强对产业链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与此同时启动新一轮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提升“专精特新”发展水平,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加快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打造优良产业生态需要数字赋能。近年来,山东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十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山东独中两元。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代表,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言献策。他表示,工业互联网凭借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广泛的互联互通能力,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还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打通研发、生产、销售等流程的堵点,加速提质降本增效的步伐,进一步助推双循环顺畅运转。”

  “消费互联网可能‘一百米宽度,一米深度’就够,但工业互联网‘每一米’的宽度都需要‘一百米’的深度来支持,要求高度的专业化。”周云杰表示,当前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缺少工业基因,大部分是提供数字化、云化的解决方案,真正能解决工业机理、工业模型的平台还很缺乏,未来要打造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这一短板必须有所突破。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落实“六保”“六稳”任务,都离不开畅通金融血脉。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院长、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委员认为,要让金融“血脉”畅通,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他认为,当前国内金融产品供应不足,居民苦于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而只能选择储蓄,与此相对的则是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痛点。

  “畅通金融血脉有助于壮大优势产业。”陈增敬举例说,农产品价格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而金融产品则能有效对农产品价格体系进行调节和完善。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模式可以让投保农民在遭遇市场价格波动时获得赔付,保险公司也能通过向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赔付风险,形成风险多方共担的格局。“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可以探索一批以农产品为标的的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为培育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营造良好稳定的金融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鲁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玮代表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打开上市、发债和信贷三个通道,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生态系统。

  他建议,一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主业突出、运作规范、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科创板等,建议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畅通稳定的上市通道;二要畅通发债通道,完善债券融资工作体系和担保体系,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议在财政奖励、补贴及税收减免方面对债券市场投资者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三要做实做优融资服务平台,畅通信贷通道,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推动金融、财税、市场监管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健全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对接机制,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陈晓婉 报道)(本报北京3月5日电)

责编:莫元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