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遗体捐赠者

··

你是大山深处一位普通农民

一生贫寒,一生未娶

坚信着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最朴素道理

2020年你毅然签定了遗体捐献协议

你说,这辈子党和政府抚养了你

你说人要记得感恩

更不想麻烦亲戚

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来自大地、反哺大地

你在人民心中树立丰碑

每一名遗体角膜捐献者都是英雄

都应该被更好的讴歌

都应该被历史牢牢铭记

——题记

 2021年3月1日,上午9:40,牟平殡仪馆内哀乐声声。人们在这里送别一位平凡的遗体捐赠者——倪书亭。他于2月27日上午9:50分因病去世,享年69岁。他实现了捐赠遗体用来医学研究、捐献眼角膜让他人重见光明的遗愿。作为一名一生土里刨食的平凡农民,在患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选择了回报社会、彰显大爱,他无愧于“平民英雄”这个称号。

2019年4月16日,区红十字会、区扶贫办工作人员前往倪书亭家乡——牟平区王格庄金城村办理捐献手续的情景好象就在昨日。记者问他:“农村人讲究入土为安,你为什么要捐献遗体?”“我是想感谢党和政府对我多年的关怀,无以为报,要捐献遗体器官回报社会……”倪书亭是村里的贫困户,属于扶贫帮扶对象之一。贫困户签订协议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角膜,在王格庄镇是首例。最简单的回答彰显最朴素的真理,这正是老人选择冲破世俗、选择捐献遗体的最初目的。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及他捐献遗体是否属于自愿,亲属是否都同意的时候,倪书亭眼神里充满着坚毅:“我是自愿的,家里亲属都知道,也都同意!”随后,倪书亭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倪书亭拿到《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证书》后,他非常激动,也非常欣慰。“这是我生前最大的一个心愿,如今终于了结了……”倪书亭说。

他个头不高、身材瘦弱,是一位敦厚朴实的农民。他向亲戚和村委会负责同志介绍,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若百年之后,还要其他亲属给自己祭拜,是给别人添麻烦。如果能将遗体捐献作为医学研究使用,角膜能让他人重见光明,自己就觉得这一辈子没有白活,能为社会奉献自己最后一丝光和热。

他的哥哥倪书刚说,因为当初家里穷,弟弟倪书亭文化程度不高,小学都没有读完。起初,他得知弟弟要捐献遗体的想法时,先是震惊,但是经过反复思考,他还是决定支持弟弟的选择。倪书亭从小在农村长大,受传统观念影响,也没有高学历,但老人却有如此高尚的行为实属难得。这样的一位平凡的农民作出捐赠的选择更令人动容和钦佩。

捐献遗体并非倪书亭老人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曾说,自己享受低保待遇已经七八年了,但他时刻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可又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知道能做点儿什么作为回报。以前听别人说可以捐献遗体,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办理手续,所以就一直到处打听。恰逢王格庄镇扶贫办主任王爱美在“春风行动”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了老人的心愿,就抓紧联系,最终向牟平区红十字会讲明了相关情况,为老人达成了心愿。

他自己尚不富裕,但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2019年,他把政府奖励他的300元“孝德基金”全部捐给了山东电视台一慈善栏目组。他当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一家人因无钱医治而痛不欲生。那种悲惨的场面触动了乐于助人的他。当栏目组工作人员赶到倪书亭家里,看到他的境况后也深深感动。“虽然我也没什么钱,但是捐了这300块钱,我也不会饿死,能帮别人一把就当是尽一份心意吧……”倪书亭说道。他养了一只羊,平常喝点羊奶补充营养。而当他得知村里谁家的小孩断奶后需要喝奶的,就会主动送一些羊奶去,不肯要一分钱的酬谢。所以,他在邻居和村里群众眼里,是个“好人”“热心人”。

金城村党支部书记毕元德说,倪书亭是村里第一位做出这种高尚举动的老人,他得知消息后也非常激动。他说,这是金城村文明村风的良好体现,更是贫困户不忘党恩、反哺社会的典型代表。倪书亭的光辉事迹将是金城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与传承。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