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国家缺水?专家:说法不实且忽略澜沧江水电项目积极作用
··
尽管得克萨斯州民众深陷能源危机、饱受缺水缺电的苦恼,美国一些政府官员的注意力却集中在地球另一端的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上,借这一话题挑动中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的不和。2月下旬,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在推特上称,美国“对湄公河水位下降感到担忧”,并“与该地区一起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时分享重要的水资源数据,包括上游大坝运行的信息”。
普赖斯的声明基于湄公河委员会此前的一份报告,认为位于中国云南省景洪市的一座大坝限制放水是形成今年年初湄公河沿岸国家缺水的原因之一。不过,根据《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行业人士得到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这一说法并不属实,且忽略了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上水电项目的积极作用。
《环球时报》记者查阅得知,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景洪水电站今年1月份的月均出库流量为1243立方米/秒,较多年来的平均天然流量696立方米/秒偏多76.0%,较去年同期高出16.2%。而2月初至今,该水电站的月均出库流量为1026立方米/秒,较多年来的平均天然流量586立方米/秒偏多74.8%,与去年同期持平。行业专家认为,这说明景洪水电站的修建恰恰有助于缓解下游国家的干旱情况,而非相反。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长聘教授田富强长期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情况。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12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降雨量少而河道流量低,6月至11月的雨季径流量往往是旱季的3.7倍,旱季河道水位低是自然气候特点导致的。
“中国的澜沧江梯级水库具有较大的库容,但以发电和防洪功能为主,除少量的库区水面蒸发外并不消耗水量,且在正常的调度规程下水库的蓄洪补枯作用比较明显,在2016年和2019年湄公河流域发生的旱季干旱中发挥了一定的补水作用。”他表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则对《环球时报》表示,由于湄公河地区极端天气不断增多,湄公河委员会在技术层面对流域水文信息的预测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加上个别地区外国家试图绕开湄委会,建立所谓“湄公河水坝监测项目”,给湄公河委员会很大压力。这种压力有时会促使湄公河委员会可能在没有基于客观事实做出调查和研究的情况下,就对湄公河水资源的真实情况得出夸大的“担忧”和结论。“当然,由于湄公河的水与沿岸各国人民的生计息息相关,个别技术官员措辞略带夸张,一定程度上也情有可原。”
据媒体公开报道,“湄公河水坝监测项目”是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一个项目,由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运行。该机构近年来持续在湄公河问题上抨击中国,但中国行业专家普遍对该项目的数据准确性和动机持怀疑态度。
翟崑表示,事实上,湄公河委员会在2月22日的最新报道中已经承认,对景洪水电站水资源流出量先前判定的数据与中国水利部通报的水流量之间有较大“误差”,可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所致,并表示将与中国水利部共同努力,提供更加一致的排水信息。
翟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景洪水电站出水量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维护电网输电线路,这是短暂的特殊情况,中国水利部已经及时通知湄公河委员会,流域水流量也已经得到恢复。实际上,中国仅占湄公河总径流量的13.5%,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且这次技术性出水量下降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不会对下游国家农业渔业生计产生实质性损害。
田富强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位于中国境外的湄公河支流上也建有大量水库,总库容达到372 亿立方米以上。因此,当湄公河下游发生严重旱情时,需要充分发挥干支流、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作用,最大限度地缓解枯水季节的干旱形势,这需要全流域通力合作,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平。
中国自去年11月起,向湄公河国家提供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也已开通运行。澜湄六国还通过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及时通报水电站重大调度情况,分享有关数据。“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出现个别学者所说的水冲突,相反各方以水为纽带不断深化互信合作。”翟崑表示。【环球时报记者 胡雨薇 白云怡 陆合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