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突破看淄博② | “V形反转”的关键变量
··
落实突破看淄博②
走出舒适区 缩短阵痛期
“V形反转”的关键变量
经过百年工业洗礼,淄博在转型升级中进入发展阵痛期。
如何走出舒适区,成为摆在淄博党员干部和企业家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企业家的创新发展,外化为城市发展的骨干力量,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坚实基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内聚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服务企业和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淄博经济如何实现“V形反转”?接下来怎样缩短发展阵痛期?
答案,就在落实突破中。
老骥伏枥
去年年底,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车成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豪言“再造一个齐翔”。具体来说,就是产品规模、财务数据、市场影响力等方面都要较现再增加一倍以上。
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功成名就的车成聚虽然已经71岁,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福,而是以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的姿态乘风破浪。支撑车成聚“再造一个齐翔”的,是一个千亿级的梦想:“齐翔腾达依托资本市场,力争早日建成全国一流千亿级大型化工产业园区。”
到2021年底,齐翔腾达计划投资186亿元,按照淄博市“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打造出以齐翔腾达为核心的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年过七旬的车成聚以开路先锋的姿态走出舒适区、对标世界一流,成为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了齐翔腾达这样的企业做中流砥柱,车成聚这样的企业家当开路先锋,淄博“争”的激情被点燃,于是有了新机和新局;“快”的状态被保持,于是有了领先身位。
比车成聚小10岁的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在去年的淄博新经济大会上宣告,东岳将在“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东岳。
2月18日的淄博市落实突破年动员大会上,张建宏表示,东岳集团力争2021年产量、营收、利润增幅分别达到7%、20%、40%以上。
作为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中国第一个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的东岳集团于2007年正式登陆港交所。去年3月,东岳集团分拆子公司东岳硅材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东岳硅材上市不到一年,张建宏带领的东岳集团布局氢能市场的东岳未来氢,也开启了冲击资本市场的征程。
为何要布局氢能市场?这是因为一台氢燃料电池汽车,最核心的是氢能发动机,氢能发动机最核心的材料是氢燃料电池膜。高性能燃料电池质子膜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芯片”。东岳集团历经16年科研攻关,掌握了这一核心材料的技术。全球有这一技术的企业不超过10家,所以这张膜被东岳人称为“争光膜”。
在东岳硅材成功上市的基础上,东岳集团将精准推动东岳未来氢上市,实现旗下氟、硅、膜、氢各板块拆分上市。这一计划若实现,将融资150 亿,“新东岳”将不再是口号。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拿出创新的魄力、坚持的定力、与淄博共进退的胸怀担当,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转折性的变化:去年淄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7%,新物种企业达140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91%,列全省首位。
淄博经济“V形反转”,就此起势。
躬身入局
一段时间以来,临淄区金山镇政府机关食堂熙熙攘攘,除了本单位职工外,还有不少天辰齐翔的职工在此就餐。
企业员工为何与政府机关共用“一口锅”?
这就不得不说到总投资200亿元,一期投资104亿元的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该项目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己二腈技术,解决的是我国尼龙新材料生产“卡脖子”问题。
在了解到天辰齐翔新入职职工就餐不方便后,临淄区金山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开放食堂共享,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在天辰齐翔落地过程中,金山镇政府可谓是倾力支持:需要办公楼,金山镇政府搬迁为其腾出政府办公大楼;专家来了,金山镇协调冯家村将村内一栋住宅楼进行装修,改造成专家公寓;新入职员工来了,金山镇投资800多万元对原十化建一处单身公寓装修,改造成员工宿舍……
正如临淄区委书记朱正林说的那样,党员干部只有遍访基层、找准症结、深入整改,才能确保中心工作摆布到哪里,“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就推进到哪里。
“淄博速度”叫响了“淄博服务”,“淄博服务”提升了“淄博效率”。
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海龙坦言,项目筹备初期,淄博并非唯一选择,“经过对地方营商环境、上下游产业链的匹配、公用工程等条件多方考察和比选,才最终决定项目落户淄博,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淄博塑造了“优”的环境,优出了比较的优势。
淄博的党员干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服务意识,为企业家搭起奋斗的舞台。除了项目上的全力支持,我们还看到了企业家大会上市领导把“C位”让给企业家,建荣耀广场弘扬企业家和城市精神,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让企业负责人评议市直部门单位,启动“一号改革工程”对标深圳提升营商环境……
企业家站“C位”,赢得社会层面的充分尊重,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的淄博,点燃了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激情,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阵痛考验
2月19日,淄博市22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各区县都把“快”摆在首要位置,比如张店“挂图作战,力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淄川要当“落实突破的急先锋”,临淄“高速度启动、高效率推进”,桓台“一天当成两天半用”,高新区“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面对转型阵痛,淄博实在是等不起了!
区域竞争如同一场百米赛跑,零点零几秒就能决定冠军归属。在百米跑道的终点线上,等待的不仅仅是冠军的荣誉,还有诸多隐形资源:既有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优先身位,也有角逐产业风口、争取政策资源的优势地位。
这场转型升级大战中,淄博的党员干部成为缩短阵痛期的关键变量。
1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来淄博指导市委常委会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淄博要正确看待动能转换,“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对冲阵痛期影响,决不能抱残守缺不转换”。
对淄博来说,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区域经济成长的必经门槛,阵痛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这种阵痛看起来似曾相识——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挣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都曾伴有深深的阵痛。
针对转型发展的困难度和紧迫性,淄博市委十二届八次会议针对处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期的现实,宣布最需要威武能领军、勇猛能猎获的“狮子型”干部和沉稳有静气、吃苦不叫苦的“老黄牛型”干部。政府用人导向的背后,是不少党员干部对淄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发展理念理解不深不透,“上热中温下冷”的中梗阻等现象依然存在的现实。
为了避免在城市转型升级大战中拖垮“狮子”、累死“老黄牛”,淄博市委市政府去年为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揭牌,以焦裕禄精神指引党员干部。随后,举行“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为党员干部“赋能”。
凝聚共识,起而行之。
身处淄博,没有人希望这座城市一步步走向低谷、就此沉沦,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化身“狮子”“老黄牛”,以拼搏奉献、落实突破的姿态,扛起重返第一方阵的时代使命:天辰齐翔己二晴项目落地,淄博市区领导多次亲自调度,现场督导,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50天时间硬生生“搬”走一座大山,完成了交付1800亩地的艰巨任务;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从开工到首辆车下线,仅用了190天,期间淄博市级领导顶格调度11次,专题调度46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23个……
党员干部和企业家携手走出舒适区,淄博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不再是遥遥无期,而是未来可期:50天“搬”走一座大山,投产后将“搬”回一座年营收94.5亿元的“金山”;吉利从开工到首辆车下线的190天奇迹,换来的将是未来几年全产业链拉动产值约1500亿元……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景阳 王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