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乐陵“三农”事业再上“新台阶”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编者按:弹指一挥间,我们又走过了一个五年。这五年,是乐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粮食连年丰收,就业大局稳定,一项项重大工程纷纷问世,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回眸十三五”专栏,从区域发展、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反映乐陵“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夏其文 乐陵报道

  这里农业强,持续改革创新,已连续多年获评国家产粮大县,2020年累计获得国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757万元;这里农村美,千年枣林获评齐鲁美丽田园、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这里农民富,从事特色农业产业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万元,较传统农业产业农民收入高出30%。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十三五”以来,乐陵市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园区带动、机制惠农,推动金丝小枣、调味品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放眼乐陵大地,金丝小枣、调味品、马铃薯、蚂蚱、南美对虾、泥鳅……一个个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壮大,一条条致富路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八月份,走进乐陵市杨安镇王屯村溢香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青红相间的辣椒田,田地里经过日晒雨淋的辣椒,显得愈发红润,更加饱满。

  2019年8月,乐陵市杨安镇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乐陵依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打造900亩杨安镇王屯辣椒种植示范园区,不断加快以园区基地为主的农业科技载体建设,探索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先进模式,辣椒基地全部实施水肥一体智能化模式,并配备物联网系统和八要素气象站,从而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省工、增产、环保和改善品质等诸多优点,手机APP随时监测农情、精准操作。

  按照“村办合作社+项目基地+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思路创办合作社,与调味品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既为企业提供高品质辣椒生产原料,补齐了辣椒产业链条,又保障了农民利益,实现“二产”促“一产”带“三产”的融合发展道路。围绕调味品产业发展,瞄准加工类企业需求,大力发展辣椒、大蒜等现代化种植基地,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依托当地30万亩枣林资源,大力组织实施枣品种优化改良与选育工程,持续扩建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引资协助建设枣树智慧大棚,让小枣也住进了温室里。围绕红枣产业发展,培育金丝4号、元铃2号、傲雪等新品种,提升红枣品质;发展涉枣类食品加工、枣林旅游等关联性产业,研发出21个品种140类产品,打造了德润、百枣纲目、金丝甜等多个知名品牌。

  “希森集团将集聚创新动力,突出示范带动,我们相信一定能将希森马铃薯品牌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德州名片”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总经理胡柏耿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繁育水平,扩大育种规模,马铃薯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配套推广,成功创建中国—哈萨克斯坦境外合作示范区,并创造了亩产9.58吨的世界纪录。

  目前,乐陵市累计培育“三品”认证企业22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1个;“乐陵金丝小枣”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超7亿元;黄夹镇获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杨安镇、朱集镇入选全国首批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科技赋能 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现在马铃薯种植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我们研发生产的马铃薯种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种植、起垄、施肥、喷药等一系列作业”山东思代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说,马铃薯种植机采用先进的振动、张紧播种单元技术,漏种率、重种率低,播种精度高,精量种植单元与精确精确控制种植深度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希森集团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马铃薯育种企业,是中国种业50强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希森集团获批组建“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实施了2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发专项及自主研发项目,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建成4处人才培训基地,顺利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样板示范工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德州科技进步特等奖。

  良种培育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产业化才是马铃薯产业由大到强、升级换代的阶梯。希森集团还将着力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创新生态,以黄夹镇和梁锥新村为基地,打造马铃薯小镇,建设马铃薯博物馆、科技馆,研发各种薯类食品,逐步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由原料产品向系列制成品、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的转变,推动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规模产值突破百亿元。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乐陵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省、德州市专家,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金丝小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小枣标准化智慧化种植基地,推广矮化密植新技术和金丝4号新品种,提升小枣品质和价值。建设调味品产业孵化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个调味品指数,“杨安味道”越飘越远。同时,在南部生态区,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百味园),种植中药材品种28个,并逐步实现示范推广。

  保护传承文化 枣林复合系统申遗

  乐陵枣林复合系统以30万亩千年枣林为依托,突出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形成了以林、果、农为主要因子的稳定生态系统。2015年乐陵枣林复合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是唯一一处栽培历史最长、品质最好的原始枣林,也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株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枣林复合系统。乐陵小枣栽培始于商周,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千年古枣树耐寒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丰盈,被人们称为枣树的活化石。

  乐陵枣林复合系统涉及七个乡镇,将枣林复合系统保护区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辐射区三个保护等级。核心区内千年枣树龄长、资源集中,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缓冲区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旅游产品;辐射区为建设枣产品加工生产和休闲农业留出空间。

  系统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乐陵人民探索出了一套“育枣经”。他们独创的枣树环剥技术,有效提高了枣树的坐果率,保证了乐陵小枣的品质和产量。利用枣树发芽晚,落叶早,枝疏叶小,根系分散,水肥需求高峰与农作物相互交错,枣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互补性,发明了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有效改良了土壤,提高了枣粮产量。同时聪慧的乐陵人发明了枣树、杏树、花椒树等混种同时在树下散养家禽的庭院经济生态系统模式,既提高了经济收益,也有效防治了树木的病虫灾害,形成人类与动植物的良性生态系统。

  从原来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现在的较好保存及逐步受到重视,旅游活动的带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依托枣林复合系统果实举办的采摘节更是闻名周边,金丝小枣对当地农村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改变起到了很大作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对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三五”收官之年,乐陵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3.55万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76万亩,总产量84万吨,实现“十八连丰”,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相信在未来的“十四五”,乐陵将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打造特色产业新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责编:黄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