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贴标签”的流量文章可休矣
··
海报评论员 鲁韵
牛年春节期间,一自媒体人发布“反对集体磕头”的文章,在网络上一度引发激烈的讨论。就在昨天(2月20日),该自媒体人再发文章称:一周来,因为发表“反对集体磕头”一文,我遭到大规模围攻,本人和家属人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名誉遭到极大破坏,已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不得不就近向所在城市公安局报案。
如果我们稍微回忆一下,就不难发现,“过年磕头”“女子不上桌”等类似的话题近年来每逢春节屡屡成为一个或大或小的焦点。设置这样议题的人,出发点可能有所不同,但产生的结果确实显而易见——能够吸引眼球,制造热点,带来流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各抒己见,本无可厚非,但倘若采用“贴标签”“地域黑”等手段,就难免引发网友非议甚至网络暴力了。
单纯就“山东人的磕头是陋习”的批评声音而言,一定程度地暴露出作者以偏概全、思维固化的不足。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祭祖、春节拜年磕头,并非山东人所独有,在很多地方也广泛存在,“磕头”曾是乡土中国存续数千年的一种淳朴民俗与传统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移风易俗深入人心,“磕头”这一风俗日渐式微。我们不赞同带着偏见去看待问题。因此,个别自媒体人为了蹭热点、赚流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武断之举,必然会引火上身,引发争论与事端。
信息网络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常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反对网络暴力,也支持“人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名誉遭到极大破坏”的网友依法维权。
总之,写文章也好,发言跟评也罢,都要实事求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是我们乐见和期待的目标,这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也需要每一位网民的呵护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