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立:创新工作机制 夯实人才支撑 实施“羡林学者培育工程”

··

  吴文利,聊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省社科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聊城市社科联结合本地实际,从改革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入手,多措并举促进中青年学术骨干提升,于2020年9月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这个工程是聊城市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也是全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在全国各地级市也是鲜见的。因此,文件一公布受到社会各届的极大关注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2020年12月,10名首届“羡林学者培育对象”和18名首批“羡林学者青年计划培育对象”陆续公布,标志着“羡林学者培育工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意味着聊城市社科骨干人才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羡林学者培育工程”的创新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起点,择优选聘。以高职称、高学历、高学术水平、42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社科骨干为主体,按照组织推荐、资格初审、审核评审、考察公示等严格程序进行遴选。二是重过程,多方扶持。以“培育”替代“评选”,重视整个过程的培养,不搞评选式的“一劳永逸”。三是严考核,任务明确。只有完成考核任务终期考核合格者,方可命名为“羡林学者”并颁发证书。四是正激励,名家示范。这项工程以享誉中外的社会科学名家季羡林先生的名字命名,不仅具有鲜明地域性和代表性,而且示范标杆效应和正向激励作用明显。

  “羡林学者培育工程”的任务不仅在于培育造就42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羡林学者”,更重要的是,要以“羡林学者”为基础,逐步构建全市社科骨干人才体系,即“羡林学者+”人才体系:

  一是“+水城优才”:被命名为“羡林学者”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纳入聊城市市级人才工程——“水城优才”工程(聊城市市级人才工程的统称)统一管理,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并将优先被推荐参评山东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11工程”等省级及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工程。

  二是“+青年计划”:面向38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并明确了具体培育措施,这既是为“羡林学者”准备后备军,也是扩大“羡林学者”带动效应的必然要求。

  三是“+泰山计划”:拟2022后推出“羡林学者泰山计划”,面向42岁以上具备正高级职称、学术成就十分突出的优秀学者,激励扶持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是“+创新团队”:建立“羡林学者”创新团队计划,形成群体效应,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一起成长。

  上述推进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争取五至十年时间,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衔接共进的社科人才体系,造就一支市内业绩突出、省内国内有良好影响的“社科聊军”,为聊城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社科力量。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sdsshkx

责编:付兴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