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茌平区胡屯镇:林果产业促小康,“希望小屋”助成长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邢永亮 茌平报道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在徒骇河西岸的河西刘村苹果园中,胡屯镇林业站站长贾思华正在指导两位果农修剪果树枝。虽然现在是农闲时节,天气还有些冷,但抵挡不住刘学峰老人干活的热情,他认真查看苹果树的枝干分布,拿着专用剪刀精准地减掉多余或过密的树枝。
“附近几个村的这整片果园是1300亩,冬季修剪已经达到三分之二,根据自身情况,正月里可以修剪完。”刘学峰在告诉记者。
贾思华站长介绍,冬季农闲时节是修剪果树枝的关键节点。趁着果树落叶便于观察,修剪掉过低、过粗、重叠、遮光的枝干,留下约20支螺旋排列。这样果树枝干分布疏密有致,更有利于今年苹果树茁壮的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胡屯镇以全市创森工作为契机,聚焦聚力林业强镇理念,积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打造平原地区“桃花源”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引导群众沿徒骇河两岸种植果木,以桃树为主外加苹果、梨、葡萄等果品。千亩果园逐渐形成规模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胡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果经济。贾思华告诉记者,为科学指导林果产业发展,2018年7月镇政府主动对接山东省农科院果科所,与果科所签订并续约技术指导协议。由院所专家每月一次或多次来胡开展专业服务。把果农集中到果园,现场咨询指导,让果农完全掌握先进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经过两三年的教学与实践,果农们逐渐学会相关专业知识,平时果园管理水平与果品口感、质量也显著提升,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胡屯镇不仅经常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和培训,也多次组织果农外出学习,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和管理经验。贾思华站长曾带领多名果农去泰安、淄博、烟台等地参观考察,引进优质苗木,学习果树的修剪、栽培等技术。学习当地的果袋套用方法,进一步提升种植技术。在果袋套用方法上,胡屯镇的果农们也经历了从纸袋到膜袋经验教训与改进提升。
经过多年成长,果树已经进入盛果期,果园也开始收获盈利。林果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河西刘村、李石村等一批典型样板,同时也成立了一批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指引下,将组织、群众、林果产业有机结合,艰苦创业、共同致富。
随后,记者走进河西刘村,在大街上,被曾经采访过的高金香老人认出,她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中一坐。来到高金香家,记者看到有一间房屋被单独装修出来,地面贴上了新的地板,与外屋水泥地面形成鲜明对比,同样墙壁也贴上了新的板材。新的门窗、新的吊顶、新的家具,13岁的孙女晴晴(化名)正在屋里写作业。由于刚刚装修完毕,暖气未通,床铺还没有搬进来。
原来,这是共青团茌平区委和胡屯镇党委援助装修的“希望小屋”。记者了解到,2020年6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山东省青基会启动“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致力于为8至14岁的困境家庭儿童打造相对独立、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同时组织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受助儿童成长成才提供结对帮扶、跟踪陪伴,开展深入持续、多维度的帮扶,作为新时期希望工程转型升级公益项目之一,给予身边的困境儿童更加精准的关爱。
“希望小屋”项目启动以后,胡屯镇党委立即安排部署前期摸排工作,经与镇扶贫办沟通、镇团委人员逐户摸排,全镇8至14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少年共有17人,按照没有独立生活空间的女童、事实孤儿、单亲家庭优先的原则,符合建设条件且有迫切需求的有4人。
几年前,晴晴家遭遇变故,家庭情况更加困难,在乡亲们与扶贫干部的关心帮助下,生活逐渐好转。父亲不能在家,常年和年迈的奶奶、患病的母亲共同居住,“希望小屋”装修建设,让晴晴拥有了独立生活空间。
同样,在胡屯镇朱庄村,11岁的女孩琪琪(化名)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整理床铺。在家度寒假并报名参加“青鸟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孙东月和白华鑫来到家中走访,顺便辅导琪琪预习数学课程。
琪琪家一家五口,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父母智力残疾没有抚养能力,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亦没有独立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镇团委在“希望小屋”前期摸排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家庭情况,按照“希望小屋”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征求家长和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将琪琪确定为第一个“希望小屋”项目的援助对象。小屋建设前,镇团委积极配合对接设计单位进行小屋初步设计,帮助受助人清理小屋杂物;小屋建设中,镇团委定期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小屋建成后,镇团委积极联系团区委开展小屋验收,为小屋配备书桌、衣橱、床和床上用品、学习用品等。
据胡屯镇团委书记刁国辉介绍,第一批“希望小屋”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竣工完成,必要的学习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全部配齐,三户受助的孩子们在国庆节之前已经入住。第二批“希望小屋”建设工作有一户(晴晴),也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