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山东两会丨聚力扩内需,助力双循环

··

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张依盟 李振 刘一颖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1年,山东将聚力在扩大内需上求突破见实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商圈规划,形成“15分钟便民商圈”,加快电商进农村,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系列创新务实之举,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新基建”与“铁公机”协同发力

  “新”“老”并重,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速度

  □ 本报记者 常青 张依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在扩大内需上求突破见实效,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既包括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码头等传统基建“铁公机”项目,也包括支持济南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等新项目。可谓“新”“老”并重,协同发力。

  开工建设6个高铁项目,加快推进8个在建项目,新增高铁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上一长串与高铁相关的内容,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电务段青岛检修车间主任高晓艳代表十分激动。从事铁路工作几十年,她见证了铁路建设的不断提档升级,感受到了高铁发展为人民带来的便利,更深知高铁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涉及产业广、建设人员需求多,面对当下的疫情形势,对于扩大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稳投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晓艳认为,以高铁为主的交通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三大经济圈互联互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除了交通项目,报告对诸多水利建设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这让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二级调研员魏振峰委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去年一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突破630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68%,投资强度和增幅均处在全国前列。”

  关于今年的安排,魏振峰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尤其是简化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加快项目上马速度。“我们每周都要到项目一线进行现场督导,现场解决施工单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从扩大内需角度看,“新基建”与“老基建”同等重要。如今,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布局,山东也应该抓住机遇、发力新基建。报告提出,支持济南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青岛。新开通5G基站4万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克文委员认为,从硬件看,山东拥有了参与这一轮新基建竞争的实力:2020年5G基站总数突破5.1万个,5G用户总数已突破1400万人,拥有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从配套环境看,山东同样有准备。山东印发《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着力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基础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

  “‘新基建’本质上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也具有很高的乘数效应,可以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拉动经济增长。”李克文认为,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基础工业实力雄厚,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对于山东来说,新基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他建议,应该更加重视对技改投资的关注,让有效投资发挥更大效应。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轩代表注意到,当前,各行业纷纷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山东移动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围绕工厂、矿山、园区、港口等细分场景,以5G垂直行业应用为切入点,推动5G应用研发创新和推广实践,助力“十强”产业升级,赋能千行百业。他建议,我省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强化行业应用创新探索和规模推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代表委员也建议,要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新基建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相适应。

  打造精品商圈,捕捉新消费热点,破解“物流进村”难题

  抓“新”补“短”,促进消费需求升级

  □ 本报记者 李振 刘一颖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充分发挥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如何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深度挖掘内需潜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时尚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对此,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汉斌委员认为,在城市商圈规划中要找准定位和目标群体,“以中青年需求为导向,提供有个性、针对性、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他们科学合理消费。”

  他举例说,济南万象城之所以能迅速吸引聚集青年消费群体,在于其商品商家能基本覆盖不同消费等级和需求人群,有许多品牌还是首次进入济南。此外,吃玩购物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也适合北方城市,能够有效解决冬天气温过低、人们出行意愿降低的问题。他建议加强招商引资,选择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打造精品商圈,并完善交通等相关配套。

  “以前旅游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现在旅游更偏重‘商养学闲情奇’,这说明旅游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发生了变化。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计划,要瞄准群众的需求发力。”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民进市委主委刘庆敖委员认为,山东已打造推出了“好客山东”贺年会、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应及时捕捉新的消费热点,加入已有品牌活动框架中,时时调整活动内容和领域,推动品牌活动常新常青。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刘庆敖表示,虽然春节期间倡议不流动、不串门、不聚集,但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要满足。他建议,政府要通过公共服务场所的“云服务”来满足市民需求,而且要进一步提升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和享受。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要有效启动农村市场。而随着线上消费比重的不断增加,物流在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中的制约因素愈发凸显。

  “网上购物是买着方便取着难。”惠民县皂户李镇十五里塘社区康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康希良代表感叹,目前绝大多数物流公司布点基本止步于镇一级,康家堡村民去镇上取快递开车要十几分钟,骑车至少半小时,十分不便。

  “农村网上消费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他观察发现,除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村里50-60岁、能够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大多也不排斥网络购物,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物流进村”问题。他认为,物流布点到每一个村不太现实,可以把相邻几个村合并成一个快递片区,在其中一个较大的村设立快递点,摊薄成本。对于快递点的运营费用,他认为可由所涉村及物流公司共同分摊,“最好能有专项支持资金,减少村级尤其是欠发达村的经济负担。”

  物流是满足民生需求的基础渠道,唯有物畅其流,才能加速国内国外双循环,释放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全链条流通服务体系,山东港口日照港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牟伟代表认为,全链条意味着在硬件方面要畅通物流集疏运体系,软件方面要建立完善“端到端”物流体系。

  比如曹县的产品要运到美国的新泽西州,原先要先经过汽车运到火车站,再通过铁路运输到港口,上船到对方港口后又是火车、汽车,成本高、效率低、手续繁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贸易的活跃度。而在“端到端”模式下,港口的功能从单纯的货物吞吐延伸到满足腹地客户的用货需求,把制造业、物流、仓储、海关、航运等全链条打通,形成一站式的物流大通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今年,日照港将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建设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联通下游用户、物流承运企业、运输企业等关联方数据信息,推动实现物流运输可视化和物流通道选择智能化,帮助企业减少库存,保持生产连续性。”牟伟表示。“十四五”期间,作为内贸枢纽港,日照港将依托紧邻日瓦铁路大动脉的区位便利,进一步提升对黄河流域的服务带动能力,助力山东发挥“黄河战略”龙头作用,为沿黄九省(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编:高娜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