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非遗迎新春 传统文化拜大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乔阳 张钟雯 枣庄报道

  “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春节的临近,过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枣庄市市中区的葫芦烙画、鲁南花馍、李氏布艺等非遗传承人们,纷纷创作了不同题材和形式的牛年作品,喜迎新春用非遗作品,这些传统文化向大家拜年。

  在李氏布艺的工作室里,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看到李安玲正在缝制打春公鸡,李春玲告诉记者,立春这天家长们要给孩子戴上棉布制作的公鸡饰品。花花绿绿的不仅好看,还寄托着祈求孩子平安茁壮,在打春公鸡的嘴上串上了小辣椒或者几粒豆,以鸡吃豆来隐寓孩子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和红红火火、火辣火辣这个意思,还有的串了粮食代表着这一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李安玲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枣庄地区的传统布艺最早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由在京经商的杨姓之女随嫁妆带至枣庄北街道李姓人家(原老峄县北),李杨氏把布老虎技艺以家族内传的形式经六代传承至今,距今已有二百年多年的历史。李氏传统布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而成。多以“福寿、吉祥”等字样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如意”等做装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强烈的文化和乡土艺术气息,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而在各塔埠街道,“85后”非遗传承人王超,则以葫芦为友、以雕刻为业,平常不起眼的葫芦在他的巧手下被雕琢成精美的工艺品。记者在王超的工作室看到他正在葫芦上面烙福字,迎接新年的到来。王超还简单介绍了葫芦雕刻烙画的工艺流程:选形、画图、开线、雕刻、上色,喷漆、打蜡。其中,最复杂的工艺要数雕刻。雕刻过程需要充分的耐心和高度的集中力,保持同一姿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且雕刻时用力要均匀,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王超表示,传统技艺难能可贵,这需要耐得住寂寞、放下浮躁的心态潜心钻研,让更多国人都来感受葫芦烙画的艺术魅力。

  在龙山街道道南里社区,“鲁南花馍”传承人王欣正在和志愿者们做花馍,缝布牛。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花馍”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既与陕西、山西等地花馍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王欣说她这段时间可没闲着,“马上就要过年了,我的学生,还有附近的这些邻居、朋友们,都来到我这取取经,大家共同学习学习鲁南花馍的制作。”

  今年春节,王欣制作了一个以百花齐放为主题的鲁南花馍进行展示。王欣指着花馍上面的一对儿童,告诉记者,儿童代表朝阳阳光,石榴是咱枣庄的象征,而一对小石榴,代表了万亩榴园,祝愿咱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活美满。

责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