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社科联:科学谋划 精准施策 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

  有组织的科研,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引领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省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山东师范大学社科联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分类指导,狠抓科研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多维度发力,全面推动形成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助力科研工作繁荣发展

  学校发挥社科联智囊团作用,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建言献策。通过学校社科联组织深度参与科研发展规划和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广大科研人员的学术活动规范、有序发展,保障科学研究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先后制定出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文库出版资助实施办法》《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丛出版资助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实施办法》《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及获奖等级认定办法》《科研业绩奖励办法》《文学艺术体育类实践成果奖励实施办法》《人文社科内设科研机构考核实施办法》《科研团队建设实施办法》《重大攻关项目培育实施办法》《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实施办法》《高端学术会议资助实施办法》《社科大讲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人文社科研究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创设良好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省社科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在科研立项、成果产出、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多项指标稳居省属高校首位。

  二、坚持分类指导,激发学术动力,维护稳定向上学术生态

  遵循教师队伍自身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内在学术发展生态,针对不同层次科研队伍的特点,扶优补短,激发动力,促进科研能力提高。一是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以近几年引进的青年博士为主要对象,开展科研政策讲解,论文写作、项目申报指导、科研成长分享等系列专题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实施学术骨干科研素养提升计划。面向中青年学术骨干,以每年100余场次社科大讲坛和常态化学术沙龙为载体,邀请国家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指导,重点培训国家级项目申报、培育高层次论文和科研获奖。三是实施学科带头人重大项目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顶级科研成果产出,培育和提升学术带头人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培育研讨会,引导学科带头人聚焦研究专长,在某一领域持续发力、扎实积累,主动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

  三、优化平台体系,建设新型智库,全面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一是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引领平台发展。整合学校多学科力量,吸收校内外学术资源,开展齐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形成了学科力量强化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成果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推出《历代诗咏齐鲁总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辨析研究》《三礼学通史》等重大学术工程,产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论创新成果,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二是优化平台体系,制定系统的建设、考核激励和淘汰流动机制。目前学校设有教育部重点基地1个、省级创新中心和研究基地29个、校级研究平台68个,基本形成以教育部平台为引领,以省级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为主体,以校级平台为支撑的金字塔型研究平台体系。学校制定完善平台考核管理办法,每年遴选校级重点研究平台,签署建设任务书,给予经费资助,改写校内平台“三无”历史,实现平台“按需建设、定期考核、不合格淘汰”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强化智库建设,积极建设新型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将科研平台按照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两个类别进行分类,引导应用对策研究的平台充分发展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依托平台体系,建立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国家与区域财富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平台50余个。筹划整合部分应用型科研平台,成立山东师范大学智库中心,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合力。

  四、创新团队建设,打造学术高地,有效改变科研组织形态

  科研团队是有组织科研工作的重要实施路径。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社科联率先在省内高校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创新科研组织形态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广泛深入调研,精心制定政策。创新团队旨在优化科研队伍,凝练研究方向,构建有效的科研协作机制,立足于从改革科研组织形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开展大服务的能力。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制定印发了《山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二是严格遴选程序,择优培育建设。当即迅速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经团队申报、单位审核等环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组织答辩评审,分类型遴选建设和培育建设,并投入专项建设经费,以《建设任务书》为考核依据,建立流动和退出机制。团队建设在校内外产生较大轰动效应。三是团队建设任重道远,发展前景可期。创新团队建设系学校社科工作领域的首创性工作,团队的组建对于汇聚科研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凝练研究方向形成学术高地,推动学校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团队建设围绕重点学术问题或社会需求,开展协同创新与合作研究。通过团队建设,一方面要产出成果,更重要的是“出人才梯队”、“出研究方向”、“出协同合作的经验”。目前,各团队学术交流活动相继开展,科研氛围活跃,科研热情高。学校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一批研究方向清晰、梯队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团队,覆盖重要学科和研究领域。不断提升团队负责人的科研组织能力,实现个体优势向整体优势转化,培育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形成行之有效的科研组织运行机制,让科研人才有归属、科研活动有组织、学术活动常态化。

  当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破除“五唯”倾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时代必然选择。全省社科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高校社科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新机遇。今后,山东师范大学社科联将立足新时代乘势而上,贯彻新理念顺势而为,增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精气神,继续坚持分类引导理念,依托平台和团队建设,强化合作互补、智力共享、资源整合,全面提升科研合力、研究效率和学术贡献度,创新科研组织形态,让科研活动有效组织起来,聚焦“四大”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引领人文社科会科学发展的新态势,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社科联 供稿

责编:张明月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