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④|兜民生底线,增群众幸福,看山东如何答好共享发展“民生卷”

··

  编者按:

  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山东。

  回首过去五年,山东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健康有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全面跃升,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山东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山东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山东省两会召开在即,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推出《答卷》系列报道,回顾过去五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书写山东“十三五”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凝聚起全省干部群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奋进力量,助力山东“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房子、车子、票子,医疗、教育、养老……无论何时,这些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都是大问题,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三五”时期,山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投入连年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是民生政策出台多、民生投入力度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五年。

  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在这种极不寻常的情况下,保住基本民生、兜住民生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时期需要关键举措。2020年,山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尽心尽力答好共享发展的“民生卷”。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医养中心亲情化服务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写满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答卷”

  先来看一组数据。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三五”以来,山东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九年义务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4%、85%、97.74%、97.6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投入21.72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部免费,具备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45%。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6年到2019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10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12月,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万人,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550万人的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10月,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5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万人。

  医疗卫生及相关服务是民生重要诉求。2019年末,山东全省医院比2016年末增加596所,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4.0万人,卫生机构床位增加8.7万张,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脱贫攻坚以来,全省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累计诊治贫困患者292.73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1.1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左右。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比如,住有所居,2019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由2012年的33.4和38.4平方米增至37.1和43.5平方米,住房成套率高、设施基本完备。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比如,老有所养,2019年末,全省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均比201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852.5元,比2016年增加327.5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105个,比2016年末增加4632个。

  再比如,弱有所扶,“十三五”期间,全省实现财政社会救助支出760亿元左右,特别是在2020年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省各级财政筹措资金近120亿元,大幅提高350多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

  一组组数据足以看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养老等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盯准这些民生问题,把民生冷暖挂在心上,山东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兑现对百姓的承诺。

山东港口金控公司青岛水产出口加工企业车间现场。

泉城济南发展“夜经济”。

  疫情时期“六稳”“六保”的关键举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民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加快弥补民生短板,山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这一年,山东克服减收增支空前压力,省级预算安排投向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点支出达到1500亿元,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850亿元,叠加2019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共计减负3490亿元,全面提高了全省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困难儿童四大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一年来,山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千方百计保基本民生;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坚持稳字当头、稳定供应,千方百计保粮食能源安全;着力帮助解决各种堵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千方百计保基层运转。

  疫情发生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冲击尤为严重。于是,山东先后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的出台,聚焦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脱困发展,以及重点群体就业需要,提出对就业困难群体和中小微企业实施社会保险补贴、以工代训补贴,支持发展夜经济、延长房租减免等措施,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

  据了解,2020年1-10月份,山东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8%、1.8%和1.5%,体育、社会工作、卫生等社会领域投资分别增长70.6%、40.7%和30.4%。

  办好民生实事 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恰恰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去年疫情期间,山东很多地方农产品滞销严重,各地领导干部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为当地农产品寻找销路。

  去年4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调研济南电商平台发展情况时,现场为平阴玫瑰鲜花饼代言。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和时任市长的陈平,也携多位区县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邀请网友“云赏”牡丹。疫情期间山东至少有数十位书记、市长、县长亲自推介当地特色产品。

  疫情形势稳定后,为了让市民放心走出家门消费,山东各地的官员们又带头“下馆子”“撸串子”。时任聊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李长萍走进包子铺,体验分餐制;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下班后请客撸串,繁荣夜经济。官员们以身示范,对带动餐饮和消费复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政绩之本,在于为民。“十三五”以来,山东持续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解决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入手,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责编:孙华飞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