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黄河文章”?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汪晴 聊城报道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聊城作为黄河沿岸城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十四五”新征程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聊城应该如何做好“黄河文章”?今年两会期间,聊城市政协委员、民革聊城市委组织委员杨秋生积极建言献策。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针对目前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需要的现状,杨秋生建议,要在高标准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主要是优化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加快构建快捷通达、无缝连接的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

  加快构建“绿道”网,完善旅游交通环线道路建设、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慢行交通系统、观景台建设、人身安全的保护工程、水电设施等。科学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主要旅游交通枢纽、旅游步行街区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重点乡村旅游区等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盘活零散资源,开发生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和景区

  “普通大众对黄河文化的关注都是身边的事儿,比如说黄河鲤鱼,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何把零散的品牌串接起来,系统打造,整体刻画,突出亮点品牌,以点带线,以线发展面,这也是值得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杨秋生说。

  杨秋生说,聊城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环节,黄河流域的资源底本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产业资源。杨秋生建议,进行黄河资源开发时应该突出区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候鸟观察、科普教育的特点,利用沿黄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诸如黄河漂流、黄河横渡、黄河历史文化展、黄河景观游、黄河民俗风情游、黄河候鸟观赏游、黄河教育游等旅游产品,突出黄河区域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

  同时,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要以旅行者的意愿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满足其要求。在旅游行程的设计上,要有序幕→发展→高潮→结尾,让旅行变得有层次感,以便给旅行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旅游景区的设计上,杨秋生建议,要周密筹划以黄河故道为主的湿地保护区、以黄河大堤为主的绿色长廊、以东阿万亩牡丹园、黄河森林公园、阿胶文化苑为主的观光、度假、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区,以东阿县鱼山镇周井村为主的牡丹与核桃、牡丹与黄金柳兼作以及大棚草莓和西瓜大棚等旅游采摘观光园区,通过打造,使园区各具特色,四季有花,终年有果,为市民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多景区联合发展,让黄河与大运河同开发共发展

  杨秋生说,黄河生态旅游的开发涉及到水利、土地、农业、林业、旅游、环保等部门,应专门成立黄河生态旅游管理委员会,实现对黄河流经区域的各景区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系统保护,统一用途管制,统一规范管理,以确保各项管理到位。

  “沿黄区域之间的生态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注重单个景点的开发和保护是不够的,黄河区域各景区乃至周边其他著名景区之间应统筹规划,实施联合发展战略。”杨秋生说。

  杨秋生建议,力争让黄河与大运河聊城段同开发,共发展,通过沿途乡村旅游、温泉养生、体育健身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实现“游两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心学、聊聊斋”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力争使聊城段成为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沿岸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责编:杨霄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