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公安局财源派出所清真寺警务区警长杨延超:安心基层换来群众心安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邵蕊 见习记者 刘泽旭 泰安报道
巍巍泰山,见证着他岗位建功,力保一方平安的庄重誓言;滔滔汶河,诉说着他心系群众,践行躬身为民的自觉担当。
泰山脚下,有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片区警长——泰安市公安局财源派出所清真寺警务区警长杨延超,从警十一年来,他扎根基层一线,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爱,用奉献书写无华,用敬业彰显忠诚,自觉履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树立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历数十余年他无私奉献、扎根基层的动人事迹和心系群众、服务百姓的为民情怀,为人称道,被人称赞。
行走社区练就“铁脚板”
2011年12月,杨延超初任清真寺社区民警,面对复杂形势,他扎根社区,边干边摸索,边干边总结。作为基层警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是他的基本工作。初到社区,杨延超明显感觉纠纷繁多,这些纠纷掺杂着鸡毛蒜皮的琐事,“不来不处理,来了难处理”,还有个别群众涉及多个纠纷,常常出现“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工作起来应接不暇,杨延超下定决心力争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为了尽快摸清辖区情况,尽早熟悉工作环境,杨延超选择了一条看似最笨,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用脚步丈量民情。不论节假日,还是高温严寒,他用一双“铁脚板”坚持每天下社区,挨家挨户访问。从摸着门牌走,到提人知名、提物知情,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几年来,杨延超一路走来,辖区的地形地貌就像一副活地图装在脑海里,他心中也有了各种上下高低、轻重缓急的“小九九”,工作起来更加心中有数。
杨延超负责的辖区内,有一位王姓群众比较特殊,辈份大、口才好,还懂法律、爱管事,愿意给别人出谋划策,老百姓平时对他敬而远之,但遇事又愿意听他意见,杨延超把这个让别人又敬又怕的老王记在心里,认为取信与之可能会积极推进警务区各项工作,反之也许是警务工作的绊脚石。2015年,泰安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清真寺街非法建筑拆除是一项重要任务,但很多业主们表示没有高额赔偿费坚决不拆。其中,老王的餐馆也在其中而且收入不菲,很多业主眼睛盯着老王。在此情境下,杨延超到社区居委会主动接下老王餐馆拆除的任务,社区干部既对杨延超揽下任务抱有希望,又对是否成功存在质疑。杨延超到老王家开门见山一句话:“我最不放心的是你,今天我是主动请求接下拆除你家餐馆任务的。”这种开门见山的沟通方式,一下子拉近了杨延超与老王的关系,随后,杨延超又多次跟老王聊天,分析目前形势和讲解各级政府决心,最终,老王默认了政府的拆除行为。其他业主见老王没动静,也都顺利地答应了拆迁。清真寺街改造后,彻底解决了多年路口堵车堵人、交通拥挤混乱和消防隐患多的情况,提起这事,社区干部、辖区群众都对杨延超翘起大拇指。杨延超说:“仅仅踏进群众家门还不行,还要踏进群众心门才行。”
提起杨延超的工作方式方法,他总说是因为自己有一个“秘密法宝”。按杨延超同事的说法,这个“秘密法宝”就是杨延超的“铁脚板”。可以说,杨延超负责的辖区里没有群众不认识他,他每天上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群众“报备”,告诉大家:“老杨来了,有什么线索就直接打我的电话。”记者不相信,请求与老杨一起巡逻,结果刚出派出所大门,就有人凑上来:“老杨,来啦,今天没有什么线索,治安挺好。”接着,卖水果的、小区保安、清洁工……人人争先恐后地跟杨延超打招呼。
一路走来,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杨延超就像辖区居民贴心的老大哥……靠着一双“铁脚板”,杨延超走遍了大街小巷,不仅走进群众的家门,更走进了群众的“心门”。杨延超告诉记者:“我只是一名普通警察,我在路上,在群众家里,群众才更放心,我自己也踏实。”
破解难题不惜“磨破嘴”
“老杨,楼上的水管破裂,把我家的墙都给泡湿了,还不赔钱,找他还不搭理……”“老杨,我们二楼的两家又吵架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杨延超来到社区后,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这些看起来平常又琐碎的小事。作为基层社区民警,杨延超有时候也觉得挺不“过瘾”的,想着侦破一起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可是回头想来,哪有那么多大案要案?这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对自己无所谓,可哪一根鸡毛、哪一块蒜皮没处理好,都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于是,他俯下身子,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邻里有矛盾,他都上门调解,直到双方满意为止,坚决不让矛盾激化转变为刑事案件。
在日常的矛盾处理中,杨延超也在不断琢磨,细心总结,在依法处理的基础上,坚持以情动人,拿理说事,成了他处理治安案件、矛盾纠纷的重要法宝。身边的同事都说:“别看平时老杨性子急,但调解起矛盾来,却是个行家里手。”
杨延超负责的辖区内,有邻居李某、王某二人,因盖房纠纷积怨多年,双方争吵不断,吵架动手更是时常有之,而且双方各自有理,互不让步。得知事情原委后,杨延超一方面先稳定双方情绪,又从双方矛盾入手,让双方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多让双方换位思考,各自多点退让,经过连续苦口婆心的调解,两家人被杨延超的真诚和耐心感动,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彼此都表示能理解对方,并愿意摒弃前嫌,握手言和。一场纠纷平息了,几年的恩怨化解了,看到重归于好的两家人,杨延超露出了笑容。
有人事后说,应该把这两家闹事者送去拘留,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可杨延超却说,能化解的矛盾就要花精力费口舌去调解,矛盾消除了,恩怨也就烟消云散了,而且小事能酿成大祸,如果不能够正确处理,群众就会对你有意见,更会打折公安警察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当然,杨延超的调解可不是一味地和稀泥,更不是一味地轻易许下承诺,而且你也别看他对辖区居民这么耐心费神地一遍遍调解,但对待那些违反治安条例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杨延超的嘴里可不仅是伶俐而是锋利。
“有幸”领略到杨延超“锋利”之口的辖区某商场主管李某告诉记者:“我平时以为老杨就是个和事佬,我和他很熟,他每天就是充当老好人进行调解,便没把他放在心上,谁知他办起事来,教训起人来,那可是玩真的。”原来,一次李某与友人发生纠纷,后来杨延超从中调解,三方约定时间进行协商,可谁想到了约定时间却左等右等等不来李某,一问,说去外地了没回来,第一次协商未果。第二次,杨延超又耐心地继续和双方约定时间协商解决,谁知李某又一次声称出差。如此反复,另一方非常生气地对杨延超说:“杨警官,我也不协商了,该咋办就咋办。”杨延超的火气也是不打一处来,直接去李某单位找到他:“我是认识你不假,但你的这个事,本来可以拘留你,但你朋友也不希望把事闹大,本着能化解的原则希望你们坐下来协商,谁知你一而再,再而三不配合工作,今天,我们正式向你下达行政处罚的决定书,正式拘留你。”李某一看杨延超动真格的了,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向杨延超和对方道歉,赔偿损失。
杨延超说,作为一名警察要把自己的角色分清楚,调解时可以是朋友,但一旦违法或违反治安条例,那我就是警察,代表的是法律。
岗位作为先要“头脑清”
如今,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引入了民警办案全程,尤其是警综平台的引进与使用,对每一名民警的工作都是一大挑战。“如何办案?如何办好案?审批好每一个案件?”这几年,杨延超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日常中,经常吃饭的时候人们找不到他,因为他在学习;休息逛街的时候人们看不到她,因为他在加班。杨延超的同事对此开他玩笑: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呀。杨延超却不这么认为:“别人怎么看不重要,这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关键是我自己怎么看,怎么做,如果不学习,不懂、不了解、不知道影响到办案的质量和效果,那就可能出现冤假错案,对不起群众百姓,更对不起自己的这颗良心。”杨延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自我加压学习,杨延超不仅掌握了现代化办公流程,还成为了派出所有名的电脑达人,微信、QQ更成为他办案、调解纠纷的重要工具。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派出所工作的目标,而作为社区民警,“群众满意”这四个字便代表了杨延超对工作的所有努力与付出,杨延超不忘初心,始终为百姓服务。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杨延超经常给自己算这样一笔账:治安管理最大的实惠是什么?是辖区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为此,在社区管理中,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领群众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于是,杨延超针对社区杂而乱的特点,从技防和人防两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工作。他说:“只有搞好了防范工作,才能防止‘家贼’和‘外偷’,老百姓才能放心睡觉,过平安日子。”
杨延超刚到社区工作不久后,就多方协调,在各社区主要路口安装了摄像探头,并发动有条件的群众在家门口安装监控或报警器材,以震慑犯罪分子。同时,杨延超又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防范功能的内部单位、小区,通过宣传发动,共组建了10余支群防群治队伍,人数达上千人,打破了过去“民警跑断腿、治安倒步走”的被动局面,走出了社区管理“民警导演、群众唱戏”的路子,实现了社区民警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组织者和指挥者。近年来,杨延超辖区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发案逐年下降,群众“自管自防”热情高涨,社区警务工作更加规范,富有实效。
一心为民换来“你别走!”
杨延超甘心情愿扎根基层,对工作满腔热忱,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用实际行动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从警为民的事业之中,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受的群众的真心爱戴。
多年来,一桩桩、一件件,杨延超处理了多少案件,调解过多少纠纷,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可是百姓心里心中有杆秤,他为社区百姓做的好事,大家记在心里,看在眼里。
一次,杨延超巡逻至辖区某小区时,看到一名家长正拿着扫帚追打孩子。杨延超立即上前劝阻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是王某的儿子不喜欢学习,经常违反校规。知道情况后,杨延超便耐心地做起王某的工作:“打骂也不是办法,这样我找个时间去你家劝导一下。”李某就当杨延超随口说说,事后也没放在心上,谁知没过几天,杨延超就利用业余时间登门,和孩子谈心交流,如此一来二去,最终赢得孩子信任,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上去了,而且不愿意和家长说的话都告诉杨延超。在孩子看来,这个比自己父亲还大的人就像自己的兄长。事后,李某全家为了表示感谢想对杨延超“意思”一下,杨延超婉言谢绝。李某全家给财源派出所写来了感谢信送来锦旗,反倒让杨延超觉得不好意思,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何必兴师动众地送东西呢。杨延超辖区的一位老住户告诉记者:“真没见过他这样的警察,帮我们忙活了半天,连根烟都不抽,而且你请他喝酒可以,但不能给他送酒,请他喝酒,他还得支菜钱,相当于没请,这样的人真不多见。”
因为杨延超在基层社区干得出色,分局其他派出所几次申请都想把他调到自己辖区工作,但他总是婉言谢绝。杨延超告诉记者,自己就像是一颗老树,根就长在如今的社区里,离开了社区的百姓,就浑身不自在。考虑到他的工作量太大,上级单位也曾想给他换个岗位,可得到消息的居民找到杨延超连声说:“你别走!你别走!”还有的居民找到所里苦苦地央求把杨延超留下来。百姓们说,杨延超对社区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对每个老百姓都有感情,就像家里人一样,哪有把家人分开的道理呢?如此几次下来,“老杨不能动”就成了惯例,派出所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杨延超始终留在财源派出所继续为辖区百姓服务。
杨延超,泰山脚下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从警十一年来,他坚守着一份对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的热爱和痴情,深深地扎根在基层社区中,用自己的真心换群众的真情,酿出了浓浓的警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