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十三五”成就巡礼⑥——纤维质量监测篇

··

  一、总体情况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局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依法履职尽责,强化担当作为,奋力推进纤维及纤维制品高质量发展。2008年以来,连续十多年荣获“全国纤检系统纤维质量监督先进单位”,2017年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一)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测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在全国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连续四年开展学生服质量监测或质量评估,监测产品592批次,针对发现的PH值、纤维含量和附件绳带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和靶向培训,建立健全学生服生产企业质量档案,促进我省学生服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在全国纤检系统学生服质量监测专题分析会上介绍了经验做法。《中国质量报》以《“四步走法”呵护学生的第二层皮肤》为题刊发了山东省纤监中心通过质量宣传向“广”走、标准宣贯往“实”走、调研培训向“高”走、质量监测向“新”走,助力学生服质量不断提升的创新做法,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二是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测工作在全国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以《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抓手,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共监测产品140批次,包括棉被、床单、蚕丝被等,领域涵盖各类教育机构、医院、民政救灾等,样品来源于大型商场(或专卖店)、超市、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多年来,省纤监中心与教育部门探索形成的高校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招标、检验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机构改革后我们把主攻方向放在质量提升的顶层设计上,转到高校学生床上用品抽样及检验规定的制定上,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的产品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2019年在全国纤检系统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测专题分析会上介绍了经验做法,经验推广做法在《中国质量报》刊发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三是纺织面料质量监测形成“拉高线、促中线、保底线”的监测模式。2018年进行了纺织面料质量风险监测的试点探索,调研企业66家,共抽取样品100批次,探索了纺织面料的监管模式,在全国纤检系统专题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2019年质量监测方式逐步成熟,监测产品70批次,并对全省纺织面料生产情况以及行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深入摸底调研,形成了“拉高线、促中线、保底线”的监测模式和质量服务思路。

  四是试点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为全国提供示范。探索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这是纤监系统机构改革后全新的课题。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确定在山东省域试点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利用2020-2021两年的时间拿出一套可推广应用的监测方案,为全国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的全面实施提供示范。2020年,省纤监中心制定了覆盖桑、蚕、茧、丝等全链条的监测实施方案,开展走访调研、抽样检验、实地监测。分产区、分时节开展了春蚕养殖、桑树种植、质量管理、夏茧收购加工等情况调研,找准质量突破口,不断探索监测思路方法。开展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监测春季鲜茧7批,创新开展了蚕茧的不同管理方式导致质量差异的关键点监测样品6组14个,开展了不同桑树品种和蚕品种对应蚕茧质量状况的关键点监测样品18个。对零星产区的干茧和生丝样品进行抽样检验,干茧52批、生丝20批。此项创新性经验做法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构建蚕茧生丝质量监测新模式》为题在《中国质量报》刊登,并登录学习强国APP平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初步的新型监测模式和体系,得到中纤中心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五是创新棉花质量监测助力棉花质量提升。省纤监中心积极适应机构职责变化,试点开展全省棉花质量提升行动,探索棉花质量监测思路和服务企业发展方式。印发《山东省2020年度棉花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棉花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加强基层调研,强化技术帮扶,积极探索棉花生产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用棉全链条质量监测新模式,确定监测帮扶对象棉花种植户70家、加工企业31家、棉纺织企业22家,共采集检测籽棉样品156份,技术帮扶企业申报仪器化公检148家,针对性解决纺织用棉企业各类质量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棉花产业质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山东省2019/2020年棉花质量分析报告》《山东省棉花产业形势调研报告》,为涉棉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分析棉花形势、研究棉花政策、发展棉花产业提供参考。中纤中心领导作出批示,对我省开展棉花质量提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二)纤维公证检验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省纤监中心坚持以数据说话,用公检数据服务纤维及棉纺织行业发展,为棉花、茧丝行业提供服务,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棉花公证检验方面:“十三五”期间共完成仪器化公检120029吨,期货棉公检146394吨,国储棉出入库公检1159953吨。连续13年赴疆开展新疆监管棉公检,“十三五”共完成650262吨。茧丝公证检验方面:共完成生丝公证检验1722批,干茧公证检验14900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20余次。相关数据起到了质量预警和助力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担当作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纤监中心立足本职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以定向施策、标准制定、改革创新等方式引导企业缩短转型路径,提升市场竞争力,倾全力服务企业弯道超车,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一是全面调研查实情。覆盖全省学生服、纺织面料、絮用纤维制品和棉花、茧丝等多领域进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真实需求和问题瓶颈,强化服务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顺时而动,对我省纺织面料尤其是口罩用非织造布生产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实情,给予口罩生产最有力的支持。坚持需求导向,开展学生服和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发展质量需求调研,研判谋划企业质量监测服务措施。

  二是践行“一线工作法”,“点对点”定向施策。“十三五”时期,省纤监中心开展“送信息、送技术、送检测”的“三送服务”系列活动,先后走进130多家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建设实验室、加强质量管控等。尤其是机构改革以来,专家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一线90余家次,建立基层联系点8家,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对接,为企业量身打造精准化帮扶方案,“一企一策、一需一案”,做好跟踪指导,帮助企业解忧纾困,以点带面助力纤维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得到企业的一致欢迎,以山东金号家纺集团和潍坊尚德服饰有限公司为例,两家纺织企业的年产能力同比都增长了20%以上,实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质量报》以《打“服务牌”全力促发展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深耕服务纾困解忧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题对省纤监中心的主动担当作为进行了报道,并登录了学习强国APP平台。省纤监中心还创新方式,建立了“纤监服务微信群”,针对企业所困扰的问题逐一作出解答,随时在线帮助企业出点子、想对策,研讨方案、解决难题50多项次。

  三是标准供给补短板。省纤监中心加强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指导企业制定《可水洗无网棉被》企业标准,实现产品品质升级。联合企业制定《医护级孕婴用纯棉毛巾》团体标准,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推广。联合教育部门起草《山东省学生床上用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方便学校采购,引导企业规范生产。联合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申请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团体标准委员会,加强纤维制品标准研究。面向企业开展标准质量讲解培训3次,企业参加人员达300余人次,强化企业标准意识。

  (四)贴近民生开展质量宣传系列活动

  每年均开展“3.15”“质量月”活动,深入高校、中小学校、社区、养老院、商场开展“阳光纤检保健康”质量宣传活动共17场次,设立纤维制品质量咨询台,宣传质量辨别常识,展示“问题产品”,解答有关质量问题,共发放宣传资料12300余份,提供咨询解答600余人次,帮助消费者提高质量意识和辨别能力,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安全消费。开展红木质量巡查、公益咨询鉴定活动和实验室开放活动,促进我省红木产业发展。举办校服质量提升培训会,对《山东省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训,全省纤监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校服生产企业等400余人参加。

  (五)坚持依法履职,建设“法治纤检”

  一是梳理法定职能。按照省局要求梳理我单位权力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对我单位近年制定的129件制度性文件进行了梳理,确保合法合规。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宣贯。面向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治教育3次,开展法治活动7次。面向全省纤检机构开展《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宣贯落实,培训200余人次。面向企业、学校、医院、民政部门等,对《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进行宣贯,对《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进行解读,对企业关心的质量攻关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

  三是依法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十三五”期间,共办理执法案件5件。

  (六)履职开展或配合省局监督处开展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

  一是机构改革前,省纤监中心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职开展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查。对全省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覆盖式质量信息调查,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开展了棉花异性纤维和混等混级、学生服质量、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等8次“双随机”检查,检查棉花企业196家次、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121家次、学生服生产企业30家次、纺织面料生产企业30家次、再加工纤维生产企业42家次、医院50家次、学校292所和纺织企业8家次。开展棉花专项整治行动2次,检查棉花企业441家次、国家储备棉承储仓库国储棉6450批次;蚕茧收购质量问题专项整治行动2次,检查蚕茧企业125家、蚕茧站252个、蚕茧2210.6吨。部署全省民政救灾絮用纤维制品监督检查,检查民政部门35家,赈灾救济物资储备仓库48个,棉衣、棉被、棉褥等纤维制品57923件。开展经营服务领域絮用纤维制品专项行动,检查宾馆、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学校等机构374家次、絮纤制品35.3万件,抽样273批次。完善高校集团采购模式,入校前把关检验床上用品10000余件,入校后抽查学校23家次。做好学生服质量监督,建立了118家学生服生产企业质量档案,检查学生服生产企业586家次、学校742家次、学生服3500余件。开展再加工纤维专项整治活动2次。开展了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学生服71批次、纺织面料58批次和絮用纤维制品80批次。

  二是机构改革后,按照省局部署实施纤维及纤维制品监督检查。对全省16地市的54家学生服生产企业开展了质保条件调查,对10个地市20家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5家再加工纤维企业和12家公检实验室、30家加工企业开展棉花、茧丝质量监督检查,对8个地市的24所高校絮用纤维制品、48所中小学学生服开展质量监督检查。

  二、典型案例

  山东省纤监中心承担全国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

  探索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这是纤监系统机构改革后全新的课题。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确定在山东省域试点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利用2020-2021两年的时间拿出一套可推广应用的监测方案,为全国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的全面实施提供示范。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生丝与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单位之一,率先建成国家茧丝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参与桑蚕干茧与生丝等多项国家与行业产品标准的制修订,拥有茧丝领域全国性委员、专家,检验规模与技术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纤监系统前列。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将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试点放在山东,是对山东纤监工作的认可和充分信任。

  2020年,省纤监中心制定了覆盖桑、蚕、茧、丝等全链条的监测实施方案,确定了试点范围、监测机构和试点企业、监测内容和监测时机等。分产区、分时节开展了春蚕养殖、桑树种植、质量管理、夏茧收购加工等情况调研,找准质量突破口,不断探索监测思路方法。开展常规监测和重点监测,监测春季鲜茧7批,创新开展了蚕茧的不同管理方式导致质量差异的关键点监测样品6组14个,开展了不同桑树品种和蚕品种对应蚕茧质量状况的关键点监测样品18个。对零星产区的干茧和生丝样品进行抽样检验,干茧52批、生丝20批,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监测建议。此项创新性经验做法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构建蚕茧生丝质量监测新模式》为题在《中国质量报》刊登,并登录学习强国APP平台。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初步的新型监测模式和体系,得到中纤中心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下一步,省纤监中心将继续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客观评估、科学研判,不断探索监测思路和方法,确保圆满完成试点任务。

责编:肖程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