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变化看小康建设

··

赵晓慧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那时候的我,还听不太懂,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变?今年,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第一年,回到了这个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冠县,站在自身的视角,家乡的变化是巨大的。

  二十年来,家乡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小小的县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

  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从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到现如今家家电脑、手机等各类智能电器随处可见,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经意间,我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步入了新的生活,物质生活水平更是显著提高。

  二十年来,家乡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繁荣的经济,更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几年,乡村不断加快文化建设,各个村庄都建立起农村书屋,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两委牵头,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村里设置各类文化墙,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追求也在一步步提高,今天的乡村,远远不是二十多年前单调静寂的乡村了。

  二十年来,家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路亮化硬化绿化等各项工作在农村的田野上不断推进,取得成效。泥泞的马路已是宽阔的硬化公路,周边农田实行了机械化种植,交通工具更是多不胜数,大道小路通向家家户户,方便千万家,告别了曾经那低效的生产力,破旧的小土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弯曲狭小的街道变成了宽敞的大道,盖了公园、建了大桥,道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夜幕下灯光闪烁,游人如梭,处处透露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气息。

  二十年来,家乡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这个小小的县城,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那个让民族惧怕,人民浑噩的时代已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人民在欢声笑语中劳作﹐在劳作中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大家心里甜、容颜悦!(优秀奖)

责编:牛卓倩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