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激活基层党组织的临沭创新
··
文 | 中共临沭县委书记 刘飞
临沭县苍马山风光 临沭县委组织部供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出现“空心化”、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乡村振兴骨干队伍“青黄不接”现象,打造乡村振兴基础力量成为当务之急
◇临沭县通过制度设计科学化、操作程序规范化、督导考核严格化,解决村级事务“议什么、怎么议、谁来议”的问题,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辖2个街道、7个镇,236个行政村居,67万人口;村级党组织325个,村“两委”成员1917人,农村党员1.9万名。近年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临沭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解决“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三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创新。
有人干事:推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关键还得靠人去落实。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乡村振兴骨干队伍“青黄不接”。临沭县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和村干部两支骨干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基础力量。
严把党员队伍三个关口,努力发展好、管理好、教育好每一名党员。
严把入口关。着力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初步构建起“6项制度+1个操作规程”(《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办法》《农村党员发展对象入口先审制度》《严格发展党员资格审核办法》《发展党员质量定期评估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制度》《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发展党员工作操作规程》)的发展党员规范化制度体系,实现以制度保障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
严把管理关。为破解农村党员日常管理“宽松软”、缺抓手等问题,2014年,在临沂市率先推行农村党员年度记实制度,对党员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积分量化管理,实行百分制考核,低于60分的评定为“不合格”等次党员,并由镇街党(工)委集中进行教育转化。
严把教育关。为有效解决党员教育形式化、作用发挥载体少等问题,创新开展“3小时”主题党日活动,即全县村居党组织固定于每月20日,统一开展1小时党员集中学习、1小时民主议事、1小时志愿服务活动,搭建起农村党员教育和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
突出建强村级班子三项举措。围绕建设全面过硬村党支部,临沭县探索推行“选管育”三项举措。
选好。针对村干部“好人难选”“青黄不接”等问题,通过“内挖”“外引”,打破选人用人身份和地域界限,推动选配方式改革创新,2019年至今,从优秀退伍军人、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中选配带头人67名,培养后备人才992名。
管严。为破解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不专、业务不强的问题,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管理、履职考评、报酬扣罚等七项配套制度,推动制度向所有村干部全覆盖,创新建立月考核制度,全县60%的村党组织书记被纳入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
育优。为解决村干部培训碎片化等问题,2019年,成立全市首家农村干部学校,依托临沭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每季度对所有村干部集中轮训1次,打造培育专业化村干部的主阵地,累计培训6期、1万余人次。
有章理事: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乡村治理不仅要依法“治”,还要依章“理”。2014年村“两委”换届时,县委调研发现,管村治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办事不公、财务不清、服务稀松三个方面;同时,“四议两公开”在基层缺乏具体操作遵循和依据,“议什么、怎么议、谁来议”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参考“清单”。为此,2015年,县委全面实施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2017年被确定为县委书记突破项目,2018年对制度进行二次优化,制度体系逐步成熟完善。
制度设计科学化。为解决“议什么”的问题,出台《关于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方法步骤和实施要领。按照“应纳尽纳、应管尽管”的原则,将涉及集体利益的党务、村务、财务全部纳入议事管理范畴,包括村级重大决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任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级举债等11大类30种事务,分别制作操作流程图,作为村级规范议事的“使用说明书”,村级事项有了明确的清单。
操作程序规范化。为解决“怎么议”的问题,2015年制度实施初始阶段,村级事项区分村级重大事项和一般事项两类,一般事项召开村“两委”会商议,重大事项须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研究。2018年,把握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议事程序的通知》,对制度进行优化升级,重点是调整各类事项分类的金额标准,村级事项调整为重大(金额2万元及以上)、一般(2000~2万元)和小微(2000元以下)三类事项,小微事项召开村“两委”会确认、一般事项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商议、重大事项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村级事务管理“谁来议”“怎么议”的问题。
督导考核严格化。能不能落实到位是决定制度成败的“临门一脚”。临沭坚持将考核和问责作为重要推进手段,以考核促落实、以问责求实效。连续6年纳入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检查方式,累计组织实施21次实地抽查和11次电话调查,全县村级规范议事达标率90%;村级呈现“一升一降”局面,即村务财务公开知晓度提升16.8个百分点,来县及以上村级信访量件次下降26%,为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做出有益探索。
有钱办事: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效能
针对当前村集体经济总量偏小、自我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坚持一手抓财政投入,一手抓村级增收,构建起财政外力扶持到位、村级自我保障有力的村级运转保障体系。
一方面,全面强化财政保障。2014年起,以财政投入为切入点,推行“县镇两级统筹、县镇村三级承担、惠农一卡支付”的“二三一”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村干部基本报酬、业绩报酬、参保补贴、离任补贴等各类待遇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畴,连续7年实现全面落实。今年,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制度后,专业化书记人均月补贴报酬4310元、年补贴报酬总额达5.2万元。近三年,县财政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投入年均增幅达15%以上,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全面托清村集体家底,全县累计清收合同尾欠款3000余万元,做实了“基本功”;推行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全县40%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助力村集体年均新增总收入500余万元;创新“党支部+合作社+金丰公社”增收模式,依托全国首家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金丰公社,大力开展土地流转,136个村集体通过收取土地托管服务费实现增收。建立增收绩效奖惩机制,连续两年落实增收绩效奖励共126万元,扣罚56名不达标村干部绩效报酬,切实压实村居主体责任。目前,全县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30%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