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丨勤劳是沙县小吃的最大“秘诀”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这几天,沙县小吃受到很多媒体深度关注。

  一家小吃店,为何开得铺天盖地?沙县小吃有什么独家秘方?这是一家知名网站上的几个常年热门问题。数据显示,如今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

  沙县小吃一路走来,“勤劳”是最醒目的标签。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改革开放之初,成百上千的沙县人,用扁担挑着小吃街头叫卖,用“第一桶金”开起了小作坊、夫妻店,靠着“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人赚到了钱,回乡盖起了楼房,吸引更多的沙县人外出打拼,名不见经传的沙县小吃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的街头巷尾。扁肉是砖,拌面是钢,沙县人靠勤劳双手,将小吃开遍大江南北,闯出了一条富民之路。

  在沙县人那里,“勤劳”不仅是舍得下力气,肯干、能干,也是要会用脑子,会干、干成。用木槌反复捶打猪腿肉上千次,是制作泥状扁肉馅的诀窍,也是沙县小吃自称“千锤百炼的美食”的由来。原来手工捶打2斤扁肉得花1个小时,如今用机器只要几分钟,口味、品质基本不变。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凭借现代化创新,“四大金刚”的制作方法均完成了升级。从起步阶段“小作坊、夫妻店”式的低端粗放经营,到新时代“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的集约发展,沙县小吃靠的是勇于创新、不断创新,创新让沙县小吃实现从跳出“农门”到走出“国门”的华丽逆袭。

  沙县小吃成为“国民美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在奋斗。20多年前,沙县就在县一级政府设立“小吃办”,成员来自县委、县政府各个部门,同时还在下辖12个乡镇设立“小吃办”,帮助开店老板解决实际问题。20多年来,沙县经历了5任县委书记,历任县委领导班子都始终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大事来抓,出人出力出政策,既帮扶支持、加强培训,也推进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转型升级,既为市场开拓的前沿“架桥铺路”,也在产业服务的后端“夯基搭台”。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沙县小吃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创造了年营业额近500亿元的“国民小吃”品牌。

  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勤劳能留下深深印记,惟有勤劳才能永葆青春朝气,勤劳是沙县小吃创造发展奇迹的最大“秘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报道)

责编:莫元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