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认定
··
研发中心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卢志强 见习记者 吴少东 通讯员 李荣新 耿燕 穆立敏 滨州报道
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审核推荐、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等程序,最终通过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成为滨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据悉,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成功创建了滨城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滨城区聚焦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影响力,整合各类产业等资源,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全力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该产业园共涉及秦皇台乡、滨北街道86个村,1.08万农户,3.35万人口。园区围绕“一轴、两心、三区、多基地”的功能分区建设,以优质小麦、无抗生猪为主导产业,突出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政府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举措,大力实施标准化原料大基地建设工程、产业融合与精深加工物流建设工程、绿色发展与粮畜加循环示范建设工程、农业科技创新与综合服务建设工程、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与联农带等五大工程19个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产业园项目实际总投资35.38亿元,比原计划投资的18.3亿元,增长93.3%,重点项目总体建设完成达97%以上。预计2020年实现总产值112.7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103.3亿元。
智能机器人
优质小麦、无抗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助推全链条升级
园区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优质小麦、无抗生猪两大主导产业提标提质。形成小麦产业从面粉、挂面、冷鲜肉等基础加工产品,到小麦蛋白粉、特级食用酒精、膳食纤维、功能肽、赤藓糖醇、肉品加工等系列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再到中西餐花色主食产品的全加工链条,成为国内加工产品最齐全、链条延伸最精深的小麦产业链。生猪产业在强化数字化、绿色化养殖基础上,遵循未来生猪由“运猪”向“运肉”转变的趋势,建设了智慧化生猪屠宰与食品加工配送冷链物流基地,进一步拉长增粗产业链条。推动全链条升级,实现小麦全产业链跨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园建成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9万亩,通过订单与社会化服务等方式辐射带动200万亩订单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实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运输、加价10%以上回收”的“三免一加”优惠政策,亩增收240元,仅加价回收带动30万户农民年增收3亿元,实现加价回收后的二次分红,全面落实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生产加工能力提升至160万吨,成为华北地区优质粮食物流集散中心。
数字化饲喂
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3家,引进专家团队15个,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182人,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园区获得发明专利17项,受理专利30多项,技术推广与研发经费3.07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1%。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3.18万亩,覆盖率77.9%。园区自主研发和引进裕田麦119、秋田116、裕田麦126、师栾02-1等优质麦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100%。建成无抗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年出栏量60万头,仔猪出栏量60万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规模化养殖占比9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95.2%,主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3.9亿元,农业总产值16.54亿元。
产业园依托中裕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入驻农业龙头企业19家,培育农民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52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企业,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达到77.9%。园区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31万个,年工资性收入5亿元;流转农民耕地6.8万亩,带动农户6279户,每亩保底分红950元。核心区90%以上农民以订单种植优质小麦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联合经营,建立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无人机农药喷洒
种养生态循环闭合模式构建全域生态农业绿色循环链条
园区坚持以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建成“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废弃物利用→液态饲喂→生猪养殖→沼气新能源→有机肥→小麦种植”的种养生态循环闭合模式,构建 “种养+科技+品牌+生态”全域生态农业绿色循环链条。
园区推广无抗生猪标准化养殖,首创规模化液态饲喂技术和玉米籽粒鲜贮技术,养殖场液态纯粮饲料通过封闭管道输送到养殖场可有效提高吸收率6-10%。通过实施数字农业项目提升生猪养殖效率,项目区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预计总体提高40%以上,饲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铺设地下管网92公里,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达5万亩,用弱酸性沼液改良盐碱地,减少化肥使用达50%以上。同时,园区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3.18万亩,推行计量灌溉,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5。大力推广普及秸秆精细化还田,促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落实,化肥利用率达到了45.9%,农药利用率46.8%,秸秆综合利用率98%。通过大型沼气工程,统一处理养殖粪污和旱厕改造粪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9.5%。已认定绿色产品11个,认证有机产品3个,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10.2万亩,认证比例93.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可追溯比例91.7%。
小麦收获
产业园在原有联农带农机制基础上,聚焦二三产增值环节对农民的带动作用,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构建完善“订单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带动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方式,为农民提供订单优质麦绿色标准化生产服务。同时,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委托合作社进行土地托管,托管面积达5万亩。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均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