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智者智城”滨州方案③丨以智兴城:以城市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
··
记者:满倩倩 刘瑷辉 编辑:赵洪栋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刘瑷辉 滨州站 张爽 孙佃潇 滨州报道
16年前,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答案是:“人才。”
没错。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源。
近两年,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全国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已有超过百城发布人才政策“大礼包”。从限制落户到放开落户标准,从发放生活补助补贴到免费入住人才公寓、加大购房优惠补贴,各城市为吸引人才挖空心思、频出“靓招”。
根据《2019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数据分析,从分线城市看,中国一线城市因京沪控人持续流出,二线城市人才持续集聚,三线城市较为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
作为山东省内经济总量排行偏后的中小城市——滨州,这座被冠以“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四线城市,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抢人大战”中突围,提前一季度完成了“百千万”年度引才任务,初步呈现人才“净流入”格局。
——滨州为什么能实现人才“净流入”?
——这还要从滨州的“梦想之问”说起。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摄影:张爽)
敢追梦:人才发展关乎滨州未来
去年2月,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发表讲话,其中最为滨州干部群众关注的,是他在大会现场连发“滨州六问”。这“六问”分别是梦想之问、发展之问、改革之问、创新之问、落实之问和担当之问。
其中,排在第一问的“梦想之问”是,滨州在新时代的梦想是什么?
滨州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梦幻之旅”的成功实践。在苦海沿边的烂泥滩上建设滨州港,把一个个大土坑、一片片低洼地变成“四环五海”,曾经光秃秃、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了生态系统完善的园林城市,十几年、几十年干下来,滨州人都将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然而,时过境迁,现如今,2017年,不包括外出打工流动性减少人口,滨州全市户籍人口净流出3.02万人;2018年滨州籍大学生回乡工作的比例只有50.23%,近半数的优秀年轻人选择在外地就业。人才流失严重,创新动力不足,发展活力不够,让这座欠发达城市显得“低迷”又“迟钝”,渐渐忘了最初的梦想,失去了追梦的热情。
“创新驱动发展,滨州的创新之路在哪里?”这句“创新之问”,一下子点醒了庸碌无为的“赶路人”,点燃了滨州人想要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了滨州人图强求变的信心和决心。
答案显而易见,“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就是最有活力的地方。”
滨州深刻意识到,人才发展关乎滨州未来。
滨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李荣舜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摄影:张爽)
引得来:“以智兴城”的构想逐渐清晰
智者,兵圣也,孙武也;智城,孙子之故里,富强之滨州。2500年前的孙子智慧是滨州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理应成为滨州最鲜明、最特色、最本质的标识。
2019年,滨州提出实施“万名大学生进滨州、百名硕博士进事业单位”的“双进”工程。同年10月,一个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带队的11人专家团队来到滨州调研,针对“十四五”编制并更长远规划把脉会诊。经过密集走访、座谈交流,形成了“以制筑基、以志立信、以质增效、以治定心、智取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智兴城”的构想逐渐清晰。这让滨州看到了方向。
找到了症结,就找到了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城市人才流失严重的难题迎刃而解。很快,“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人才发展关乎滨州未来”的理念上升为滨州共识。
2020年,滨州将“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聚焦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进一步升级“双进”工程为“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的“三进”工程,政策吸引,项目加持,加速了大量人才向滨州涌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滨州人才回流成效初显。
这基于滨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不回避问题,又敢于迎难而上,立足当下实际,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具体分析滨州的发展问题。
滨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李荣舜认为,与发达城市相比,滨州自身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不能单纯地去拼资金、拼奖补,更需要在政策特色化和差异化上想办法,找准自身比较优势,聚焦重点群体,探索多种方式,变“硬拼”为“巧取”。
这一点,在“2020版人才新政”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创业人才、海外人才、实用人才等不同群体都能在“新政”中找到“受益点”。比如,对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建立梯级“吸引力法则”,对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的专家给予最高240万元补助,同时鼓励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对引进专家、引才单位均给予补助。对到滨州企业就业和创业的博士、硕士、大学本科生等青年人才,市财政每月分别补助5000元、2000元、1000元,连续补助3年,其中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再提高50%。在用人单位报酬基础上,市财政给予博士补助最高27万元;对在滨州工作的全日制硕博士配偶,体制内的对口安置,体制外的推荐就业;发挥事业单位编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启动实施“硕博优选计划”,对于硕博士直接面试评议、绿色通道引进……一系列具有滨州特色的政策措施陆续推出,形成了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研发工程师崔丽云。(摄影:张爽)
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韩真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摄影:张爽)
滨州市博兴县委书记李守江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摄影:张爽)
留得住:打造“保姆式”全周期跟进服务
对比滨州市区,或许县市区人才流入的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今年33岁的崔丽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5年前博士毕业后来到滨州市博兴县,现在是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研发工程师。
尽管崔丽云老家在山东济宁,但来滨州工作之前,她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也是一片模糊。谈及为何选择滨州、选择博兴,她坦言,“主要看中的是企业的吸引力。”
“鼓励更多人才到企业去”,滨州推行人才“新政”,给选择企业的人才更多优惠政策倾斜,从而实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目的。
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韩真告诉记者,去年4月,公司董事局主席马韵升首倡“建设N1N产教融合大学”,即开放京博产业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上联融N个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资源,带动地方N个产业加入到产教融合的队伍中,建设N1N教学实训平台与科研转化基地,为高校提供联融方案,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
“来到京博的博士,每月不仅可以拿到滨州市5000元的补贴,还能拿到博兴县3000元的补贴,再加上公司发放的5000元补贴,年薪开到了30万+,他们有免费的人才公寓可以住,县里给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买房、看病、养老都有优惠政策,难道这些吸引力还不够吗?”韩真介绍,京博还提出“大黄蜂窝”战略,要构建千亿级利税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经过调研论证后,就可以带团队、带项目。
事实上,博兴县的人才战略是走在滨州全市前列的。
据博兴县委书记李守江介绍,在市里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博兴县又出台了“人才新政22条”“钻石10条”等系列政策,设立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深入实施“千乘计划”人才工程,在全市率先组建“科技镇长团”,打造产学研合作新平台。今年入选泰山创业类3人、急需紧缺人才项目2个,截至10月份引进大学生1933人,其中硕博士232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68人。
滨州市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苏成国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摄影:张爽)
用得好:让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人才来了,关键还要留得住人、用得好人,让人才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与作用。
滨州市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苏成国认为,“若要留住人才,就要施行‘全周期’的跟踪服务。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这些‘安心’的要素早已被融入了‘滨周到’的服务理念之中。”
一方面,滨州大力实施“渤海引才”培育工程,针对不同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通过柔性引才、荣誉赋名、专项奖励等措施,提供不同的保障机制,在人才个性化诉求与城市共性化发展中寻求契合平衡,增加人才的尊严感、荣誉感,从而让人才与滨州的黏性更强、扎根更深。另一方面,以产业链塑造人才链,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变“创新流量”为“产业流量”,让越来越多的外来人能够真真切切看到滨州的发展,感受到滨州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空间,真心愿意留下来与滨州共成长、共发展。
“地方大发展,人才大作为,实干中‘滨州成就人才,人才铸就未来’,这对双方都是共赢。”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现在滨州的人才发展计划和目前的发展态势,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年轻人汇集到滨州,共同打响并建设好滨州‘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
记者手记:
短暂的三天采访,在滨州,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医院设立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市内各级体育部门所属公共体育场馆、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面向高层次人才免费开放……尤其是“首创项目”,今年举办首届“滨州人才节”,作为人才的专属节日,将人才作为主角,以城市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
与此同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高铁建设加速推进、渤海科创城项目稳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滨州高质量发展激越而又密集的鼓点里,每天上演着新与旧、破与立、退与进的故事。
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研发工程师崔丽云是济宁人,5年前来到滨州博兴时,孑然一身。采访结束后,她才告诉记者,来到滨州后她在公司里遇见了人生的另一半,老公也是济宁人。他们在博兴买房结婚,现在丽云已有了5个月的身孕。
不管是崔丽云,还是清华大学硕士情侣刘永斌和侯沁莲,还是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园区运营高级专员孙文,在这些年轻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对当下生活现状的满足,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奋斗的姿态不止一种。人生短暂,多元活法。选择一座小城市,然后融入这座城,和这座城共成长,在这座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奋斗。
伸出“橄榄枝”,等待“凤凰”来。机会是滨州的,也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