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智者智城”滨州方案④丨人才“净流入”让滨州最亮丽的风景线回归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张爽 满倩倩 刘瑷辉 滨州报道

  设立“滨州人才节”,以节为“媒”引才;出台“2020版人才新政”,以政策为“帆”用才;筹建1万套人才公寓,以归属感为“桨”爱才……为了在“抢人大战”中打好“组合拳”,率先突出重围,滨州以一座城市最大的诚意,不断解锁出构筑人才发展的“滨州方案”。

  “去年滨州人才的流入流出基本达到了平衡,今年我们则呈现了‘净流入’的格局。”11月1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专访了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他告诉记者,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已纷纷落户滨州。由此可见,滨州将“打造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用好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的“标语”一打出,立下实践,已见成效。这也使得“智者智城”越来越成为滨州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变局:人才结构改变产业结构

  思变变新局。在滨州的社会事业发展整体工作中,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管理比较粗放、产品初级加工比例比较大。那么改变应如何入手?

  “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而不是有了产业结构再去吸引人才,滨州首先要把人才吸引过来,通过人才结构来改变滨州的产业结构。”正如佘春明所言,滨州是这样认知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更好适应形势变化和全市产业发展需要,滨州在2019年启动实施“双进”工程基础上,2020年升级为“三进”工程,以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为统领,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同时,制定出台了“2020版人才新政”,提出20条政策措施。相比以往,引才方式进一步多元、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

  “从市委、市政府到各个职能部门,都把人才引进当成‘一号工程’,去引才、用才、留才。特别可喜的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纷纷落户滨州,从他们在滨州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情况来看,他们对滨州的人才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佘春明说。

  在“抢人大战”中,滨州自2019年以来已引进省级及以上高端专家180多人,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2.1万多人,其中硕博士2600多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破局: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引“凤”归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发展的“供求”关系中,滨州依靠市场的力量,聚集各方面要素吸引人才在滨州有事可做、有事业可发展,使他们既可以在滨州凸显自己的贡献,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又可以受到尊重,感到有价值。佘春明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的思想比较活跃,而且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各种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力量、先进的精神能汇聚在滨州,能产生更好的、更正能量的发展力量。”

  筑好巢,便能引“凤”归。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按照“1+N+3”的建设模式,搭建1个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展示交易、人力资源、创意设计、数据咨询、商务服务、学术交流、检验检测和设备共享八大中心,N个新型研发机构共享创新资源、配套服务和建设成果,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3大国际板块,打造集研发、孵化、办公、生活、休闲、教育和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建成投用,并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现进驻机构达116家,这一公共服务平台贯穿了人才在事业发展平台中的整个生态。人才想要的、需要的,滨州都全力满足,让他们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干得舒心、干得满意!

  解局:“全生命周期”服务促使人才聚集

  人才引进来,关键要留得住。为了打好引才、留才政策“组合拳”,滨州围绕人才成长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不断增强人才在滨州的获得感和融入感。

  此次“2020版人才新政”将着力点更多放在了人才最为关心的户口、生活补助、住房等实际需求上,让广大人才来了“有票子”,留下“有房子”。滨州全面放开对高校在校生、毕业生落户限制,所有来滨的毕业生都可先落户后就业;突出对青年人才的“厚爱”,对来滨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每月分别发放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再提高50%。同时,滨州市将筹建1万套人才公寓,今年投入使用4000套,专科及以上学历即可申请入住。首个租期(3年)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50%,其中全日制硕博士和大学本科生第一年免费,第二个租期(3年)租金不高于市场租金的70%,这些都成为滨州市优于其他地方人才政策的主要“特色”和“亮点”。

  “人才有聚集效应,还有口碑的相传。当然,我们也为人才在滨州的事业发展和生活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佘春明说,滨州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可以保证人才在踏进滨州的那一刻,就感受到滨州的城市温度、工作事业发展的力度,使他们对滨州更有信心。

  目前就职于滨州市疾控中心的侯沁莲和市科技局的刘永斌是90后的清华研究生情侣,也是滨州市面向清华大学定向选聘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携手来滨工作,成为自去年滨州启动“双进”工程以来,万余名“新滨州人”中的一对,这印证了滨州真金白银的付出“开花结果”,滨州正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

  新局:让滨州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智者智城、志在滨州。

  佘春明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出“智者智城”的说法,是因为滨州是孙子的故里,“36计”是智慧的象征,这方水土、这方人民传承了孙子的基因,也形成了这方水土人民的一种特质。因此,他认为滨州这座城市的人是有智慧的,这座城市也是有智慧的,所以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人成。

  当前,科技正在引领滨州转型,创新正在驱动滨州发展,滨州借“智者”云集、“智城”变革时机,快速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这对滨州来讲既是历史的机遇,也是使命的担当。然而,实业、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人。为了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滨州在省内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作为人才的专属节日,把尊敬上升为礼仪,把活动升华为制度,凝聚了以最高礼遇尊重人才的最大共识。

  “根据现在的发展计划和发展态势,相信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年轻人会汇聚到滨州。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一定就是最有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我们有信心。”佘春明说,人才就是未来,城市最美的风景就是年轻人。然而,以往滨州由于人才流失,年轻人变少,所以美丽的城市缺少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这个最亮丽的风景线,我认为回来了。”

  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刘永斌(左)和侯沁莲

  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项目鸟瞰图

  滨州人才节现场

责编:单建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