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智者智城”滨州方案①丨清华“90后”医学硕士情侣的“新滨州”生活

··

  记者:刘瑷辉 编辑:樊思思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刘瑷辉 滨州站 张爽 孙佃潇 滨州报道

  刘永斌和侯沁莲是一对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情侣。校园生活结束后,面对就业,他们经过一番比较,最终选择离开北京,在山东滨州安家置业。(摄影:张爽)

  刘永斌和侯沁莲,是一对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情侣。校园生活结束后,面对就业,他们经过一番比较,最终选择离开北京,在山东滨州安家置业。

  刘永斌是山东泰安人,他性格腼腆,骨子里有着传统山东人的恋家情结。

  侯沁莲是山西晋城人,活泼外向,在来到山东之前,她就职于北京阜外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是从美国归来的学术领头人。

  2019年年底,在滨州组织工作人员走进清华大学举办的招聘活动上,刘永斌和侯沁莲被招聘人员的诚意所打动。

  第一天面试,第二天体检,两天之内他们作出决定——南下滨州。

  2020年7月,他们来到了滨州,直接拎包入住11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滨州市中海汇智人才公寓。现在,他们俩一个进了滨州市科技局,一个去了滨州市卫健委。

  到底滨州有什么“魔力”,吸引了两个清华大学的硕士生扎根于此?

  在“抢人大战”中选择滨州

  11月18日晚上7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这对在人才公寓格外有名的小情侣。

  刘永斌一米八多的个头,戴着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侯沁莲站在刘永斌身边,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满含笑意,两个人形成“最萌”身高差。

  选择滨州,对刘永斌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说实话,山东人恋家。我们当时想着,要么回山东,要么去她老家山西。”讲到这儿,刘永斌笑着看了下侯沁莲,“可是当时山西的机会比较少,又碰巧遇到滨州的招聘,她就只好乖乖跟着我来了。”

  山东滨州从去年开始就在全国“抢人大战”中积极行动。2019年6月起,滨州市启动实施了“双进”工程,提出连续三年,每年新引进1万名左右大学生到滨州就业创业,每年至少引进100名硕博士进事业单位。

  2020年,“双进”工程再升级。滨州市明确提出了“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的“三进”工程,想方设法要走好人才引进第一步。

  刘永斌说,当时也有其他城市的工作机会等着他,但最终打动他们的,只有滨州一个。

  在新城市开启人生新旅程

  身为一个外乡人,到底要不要跟着男朋友一起来滨州,侯沁莲内心的确挣扎过。

  那段时间,她在实验室工作压力特别大,又刚好赶上父亲重病。在父亲生病之前,侯沁莲一直想着要在北京努力奋斗,继续考博士、读博士后。但是当看到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父亲时,她突然意识到,“我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神经绷得那么紧?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在30岁的年纪透支着50岁的健康,把自己的生命活在病床上?”

  侯沁莲一遍遍地问自己,“难道只有拼尽全身力气,搞到筋疲力尽的生活才是奋斗吗?为什么我不能从现在开始,慢慢地、有调节性地去干自己真正想干的工作?过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呢?”

  反问自己的时候,侯沁莲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能和心爱的人一起,来到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城市,开启一段人生的新旅程。在这里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不用租房就直接住进连锅碗瓢盆都备好的人才公寓。下了班还能到楼下的青年驿站、工会E家看书、健身、唱KTV、喝咖啡,和公寓里的年轻人一起沟通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将来买房,两个人住房公积金可贷款100万毫无压力;有了孩子,还能解决子女入学……还有什么理由不来呢?

  来到滨州后,他们俩在岗位上均充分发挥出了各自的优势。

  在滨州市科技局工作的刘永斌,最近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展示中心忙着展品的征集工作。而在滨州市卫健委入职刚满4个月的侯沁莲,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已经在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发挥出了她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他们对滨州的新生活充满希望:今年年底领证结婚,明年年初在市区买房。

  走好人才引进第一步

  吸引来人才,只是滨州市“人才战略”部署中的第一步。

  而走好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政策先行。

  在全国“抢人大战”的今天,处在山东省经济排名中下位置的滨州市,人才流入数据却在近三年之内发生转折,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趋势。

  2018年,滨州籍大学生回乡工作的比例只有50.23%。2019年,“双进”工程实施后,滨州首次实现人才流动基本平衡。到了2020年,升级“三进”工程,滨州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引才路径、平台搭建和服务环境,两年来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2.1万人,硕博士2600多名,人才净流入格局已然形成。

  人才汇聚,激发了“渤海之滨”不甘人后的斗志,激活了“黄河之洲”奋进崛起的“密码”。

  今年以来,滨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方案、创新多种方式、搭建多种平台,加速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一方面,疫情期间高校延期开学,线下招聘活动从6月起才逐步恢复,真正引才时间更为短暂;另一方面,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在人才引进方面政策频出、重磅不断,城市间人才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年度任务提升和内外双重调整,滨州坚定目标主动出击,坚持“全市一盘棋”,在引才思路和措施的差异化、特色化上动脑筋、想办法。

  滨州率先出台“人才新政20条”,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最优服务环境,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24方面精细化服务事项。筹建万套人才公寓,从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免费拎包入住,扩大到专科优秀大学生同样可入住,同时制定子女入学、配偶随调、健康查体等常态化、定制化服务措施,推动滨州成为群贤毕至、安居乐业的幸福栖所。

  今年8月,在山东全省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以节为媒引才,策划开展了22场各具特色的引才活动,实现8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45个项目现场签约,269人达成就业意向。活动现场,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评价,“这在中国北方走在了前列,是首创。”

  同时,针对硕博士、“双一流”等优秀人才引进难的实际,发挥事业单位编制吸引力,直接面试评议、绿色通道引进。截至9月底,滨州市引进高端专家106人,本科以上大学生10441人,其中博士55人、硕士1109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431人,完成山东省分配任务的139%,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百千万”年度引才任务,让“智者智城”的城市品牌形象大放异彩。

  10月31日,2020渤海科创发展大会开幕。中国最顶端科研院所、高校、创业投资机构、相关企业的各位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共同开启渤海科创发展大会。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在大会上作主旨演讲时提到,滨州依靠“智”的基因,要倾尽一座城市的智慧和力量,与天下英才共襄科创盛举。

  11月19日下午,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佘春明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滨州市委全委会已经决定,要在全市开展产教融合和实业创新“双型”城市建设,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实业创新发展最核心的是要吸引高科技人才。

  “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也是一个使命的担当,我们要一以贯之持续做好、做强、做大。”佘春明表示,“智者智城,智在滨州,发展滨州,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人成,滨州一定能成功。”

  记者手记:

  人才流动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吸引力和产业机构的变化。而人才引进,政策先行,优惠的配套政策首先成为吸引人才的“敲门砖”。

  采访过程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先后走访了滨州、博兴、邹平等市县区,看见了一排排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的人才公寓。被滨州引进的人才,至少可以在这里住6年。这些人才公寓,不是我们想象中四五十平米的一室一厅,而都是100平米以上的三室一厅。公寓里设施齐全,甚至连拖鞋都备好了。晚上7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是公寓里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都会聚到一楼的青年驿站放松娱乐,没有丝毫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不少创意和点子也都是在这里沟通交流时碰撞出来的。

  人才引进,滨州是认真的,更是实实在在给出了真心、拿出了诚意。

  然而,来滨州圆梦、创梦,政策吸引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与滨州共成长、共发展,滨州所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责编:刘仕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