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脚步》第21期丨蔡子芳:深圳需要制造业,企业不优秀,搬到哪都没人欢迎

··

记者 张玉升 窦永浩 实习生 赵子周 剪辑:张玉升 赵子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蔡子芳 简介

  1961年出生,福建晋江人。1984年移居香港,1989年创办模具厂,1991年模具厂搬迁至深圳,1993年转型为集模具制造、压铸、精密CNC深加工及产品制造的制品厂,跻身为多家世界五百强的供应商。

  个人拥有多项突破性技术专利并发表论文。其创办的顺景公司于2005年率先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冲破企业发展的管理瓶颈,自称“拓荒者”,撰写出版《拓荒者之歌》一书,真实再现珠三角一个中小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现为顺景园精密铸造(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铸造业总会会长,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铸造学会委员,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院士。

  “像这样的人,是中国制造业的脊梁。”

  2020年11月9日,澎湃新闻刊发一篇报道,报道专访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理事、资深研究员李津逵,李在论述“城市不要忽视从1到n的创新”观点时,举了以下这个例子:

  深圳有个企业,老板来自香港,是铸造协会会长、模具大王。他最初从事最简单的原材料加工,就是把材料带到地租便宜的大陆,组装后再进行出口。他刚来深圳时,是四个人合伙创业。现在,从他那儿,已经走出了一百多个能工巧匠——经过他们的手,一个个技术门槛被摆平,中国制造的成本就这样降低了。当然,这样的老板,自己没有受益那么大。经过三十年创业,他的总资产没怎么惊天动地。但是,像这样的人,是中国制造业的脊梁。

  李津逵所说的这个来自香港、在深圳开厂近三十年的模具大王,就是蔡子芳。

  于我而言,访谈完蔡子芳,又花费整整两天时间,读完他写的《蜕变、生存与发展:拓荒者之歌》一书,才动笔写下此文。

  蔡子芳在《拓荒者之歌》一书的自序中如是说:“谈不上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白如开水的简历,一幅真实刻画生命轨迹的画卷。”

  这本书之真实出人意料,可谓毫不掩饰,不加任何修饰,蔡在书里完整讲述了一位香港新移民历经艰辛而闯出一片天地的“香港故事”。

  书籍出版于2012年,八年过去,如今读来,仍是让人感悟良多,蔡子芳付出高昂代价而换来的企业变革与转型的经验,对于当下的许多中小企业,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1、坚守深圳:只要企业优秀,自然就会生存

  我跟蔡子芳的交流,从是否搬离深圳的话题说起。

  在很多人看来,他手里的这家工厂以模具制造为主,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更是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此类型的企业,近年来纷纷搬离深圳,要么去往临近城市,要么去往相邻省份,“顺景园”缘何选择坚守深圳?

  蔡子芳给出的答复是:“我不会离开深圳这个地方,如果是被迫离开的话,说明我们的成本控制还不到位,我们的品牌还不够好……”

  他进一步阐释,跟他一起打拼多年的公司同事,早已在深圳生活多年,每一个人在企业里打的不仅仅是一份工,更重要的是在深圳拥有一份体面又有尊严的城市生活。

  生活在深圳,大家的业余生活、子女教育,生活配套等等,好处显而易见……

  “我曾经问过公司同事,特别是管理层,有谁愿意搬离深圳,去到山里面上班?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愿意。”

  蔡子芳以此激励公司所有同事,要想不离开深圳,前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足够优秀,个人足够优秀,企业足够优秀,如此一来,大家才可以一起留在深圳,跟深圳同行,跟企业同行……

  在他看来,只要把企业优秀起来,自然就会在深圳生存下来,“一旦我做到最优秀的时候,谁都会欢迎你;反过来讲,你不够优秀的话,搬到哪里都没人欢迎你。”

  诚哉斯言,做好自己,方为正道。

  蔡子芳立志让自己的企业优秀起来,成为标杆。

  标杆,体现在多个方面,拿“顺景园”来说,除了一直遥遥领先于业界的模具技术、创新设计之外,蔡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认识与重视,更是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公司进门不远处的墙壁上,有一段蔡子芳的“安全文化宣言”:

  “没有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没有安全的企业文化,则犹如空中楼阁毫无着地,脆弱而空洞;只有让安全文化占据企业文化的主导地位,才能让企业文化充满活力并永葆青春;顺景园追求盈利,但绝不以牺牲大家庭里兄弟姐妹的安危做代价!”

  蔡子芳表示,近年来,在成为省里安全标杆企业以后,他经常受邀去给企业做分享,分享企业与安监的关系。

  一提到安监,很多企业往往认为是挑刺或刁难,但在顺景园看来,安监的作用其实是保驾护航,“这好比公司的品检和计件员工的关系,计件员工对品检的态度也是从之前的抵触甚至冲突,历经磨合到后来的理解和融洽,因此我们公司的计件员工现在都喜欢品检的人员过来,为什么?他们来是帮我们找问题呢,否则一旦查出问题返工的话,个人不仅没有工钱收,对企业也是一种浪费,对不对?”

  观念一变,和谐顿生,安全不再是口号。

  蔡子芳进一步强调,其实从更深层次上讲,“现在的客户在找供应商时,都是在找一份安全感,假如你的企业老是不安全,谁敢跟你长期合作……”

  2、艰难变革:连换四任总经理,一路曲折一路歌

  来到深圳之初,蔡子芳从事的是最简单的原材料加工,组装后再进行出口。换句话说,顺景园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三来一补”港资企业。

  时间拉回到1991年,彼时的深圳,地方政府与百姓万众一心,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用近乎“放任自流”的优惠政策,敞开胸怀拥抱捷足先登的港资企业,港资企业则以几倍于香港的速度快速发展,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

  彼时的顺景园,也迎来一段难得的高速发展期,凭借着傲视业界的技术,深受客户推崇,一路高歌猛进,订单长单纷至沓来……

  然而,高速发展掩盖不了潜在的隐患,来自日资企业的一次三方评审,让顺景园的缺点彻底暴露——

  世界级客户松下公司详细考察顺景园各部门后,给出的评审结论是:技术95分,管理60分,一语道破企业的畸形格局……

  “那个时候的顺景园,就像一个虚胖的孩子,外在的虚胖难掩内部管理的严重滞后,再不变革,生存都是问题。”

  必须变革,迫在眉睫。然而变革说易行难,过程超出蔡子芳自己的想象。

  这场变革,最终演变成300页的一本书,即是《拓荒者之歌》。

  鉴于“拓荒”代表着开辟、创新、不落俗套、勤奋以及承担等,蔡子芳对这两个字情有独钟,自封为“拓荒者”。

  在书中,蔡详述了创业之后历经三次经营合作失败的来龙去脉,更是花费大量篇幅,详细回顾和呈现了连换四位总经理的详细经过……

  顺景园的变革,始于2005年,那个时候,企业订单不缺、市场大好,却出现了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反常现象,此时,作为技术专家出身的蔡子芳有些束手无策,只有外聘管理精英……

  由此迎来走马灯式的四任总经理,几乎一年换一个,作为董事长的蔡子芳历经完全放手——激烈冲突——拨乱反正——重整旗鼓,个中艰难,外人无法体会。

  可以想见,连换四任总经理,给顺景园带来的折腾和阵痛,当然还有成长,都是空前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蔡子芳甘苦自知,收获满满。

  他在书中总结出了10条经验,诸如“将打破常规的技术优势发扬光大”、“长期坚持筛选和优化业务,坚持走高端路线策略”、“逐渐走向本土化、完全摆脱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变革历程中不断汲取经验,成立建立企业文化”……

  2008年11月,在与西安刘琛教授的一封电邮中,蔡子芳还对自身的缺点进行了总结:

  “技术出身的老板,最致命的缺点是固执(这也是过于有主见、主观、独排众议的领袖特质的负面延伸),虽不懂管理却又事事插手,这样做,一方面累死了自己,另一方面也闲置、打压了管理层,无形中把企业带进恶性循环却又无法自拔的深渊。这是技术型老板要面对的一道坎,也是企业‘上’与‘下’的分水岭……”

  3、个人观察:对于港资企业的三条忠告

  2009年9月,蔡子芳受邀参加了深圳CEO俱乐部的一次互动沙龙座谈会,那次座谈会上精彩而放松的互动和交流,给他带来深深的触动。

  “香港无论是在文学底蕴、人文素养、学术层次、艺术领域、创意、前瞻、触角、哲学等等,统统落后于内地新一代精英,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如上所述,蔡子芳从小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成年后移居香港,从打工到创业,长泡于资本主义的商海大潮中,一路目睹和见证着太多的港资企业、台资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往内地发展,所以他的观察与思考,不同于一般人。

  在他看来,部分港资企业,在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面前,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面前,正在陷入举步维艰的状况,而要改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变革:

  第一,本土化;第二,摆脱家族经营模式,实现团队精英化;第三实现劳资关系协作和谐化。

  “其中,本土化体现了对国内人才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平等相处,这是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国内人才的突飞猛进的进步,港台精英已不知不觉地被抛到了后面,尤其是在创新创意、与时俱进的思维和先进的管理系统的导入能力方面,双方的差距在拉大…… ”

  2008年6月,蔡子芳应中华压铸网邀请,首次在公开场合以“中国压铸件供应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为题,在全国性的上海采购大会上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随后刊登于《中国铸造杂志》上,被誉为“对中国中小企业深具指导意义”。

  多年以来,蔡子芳一直坚持踊跃分享,活跃参与多个商会组织,多次接受《香港铸造》杂志的专访,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行业观察,并多次撰文,先后以“山穷水尽寻出路”、“柳暗花明寻一村”为题,积极建言,为中小企业奔波呐喊……

  十载扬帆了无岸,一足留痕复坦荡。

  六年磨剑沐秋雨,八面落叶霜刃寒。

  三波三折别泥坑,七擒七纵屹观澜。

  九牛二虎惊涛后,五湖四海吾逸然。

  繁忙的工作之余,蔡子芳坚持每天写日记,已坚持了三十年之久,爱好文学的他,经常撰写一些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上面的这首七律诗,就挂在他的办公室里。

  “一切以家庭为轴心。”

  蔡子芳自己还总结出在家庭、健康、事业、财富以及朋友方面的五大平衡理论,熟悉他的人的知道,几个孩子的上下学及寄宿从来都是他亲自接送,他的周末时间也都是属于孩子的,“我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家庭,牺牲家庭成就事业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访谈时间:2020年11月4日 访谈地点:深圳)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

责编:曲欣萍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