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公布!英吉沙县脱贫摘帽 山东援疆助力“丝路明珠”决胜脱贫攻坚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通讯员 邓长征 喀什报道

  好消息!英吉沙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和条件,通过了自治区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1月14日正式公布英吉沙等10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多年来,山东省对口支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是全国52个未脱贫摘帽贫困县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贫乏,英吉沙这颗“丝路明珠”在社会经济发展面前黯然失色。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杂、脱贫难度大,全县深度贫困乡镇达到11 个,深度贫困村102 个。

  怎样通过对口援助让这颗“丝路明珠”摆脱贫困的桎梏,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

  这道必答题成为山东援疆人必须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时代任务,考验着每位援疆干部人才的信心和胆识、意志和魄力、能力和水平、作风和精神。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多次带队赴英吉沙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山东援疆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扶志扶智并举,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促进英吉沙县高质量、高成色脱贫,打赢这场不在山东的战“贫”战役,让“丝路明珠”英吉沙再次光彩绽放。

  产业援疆:精准脱贫输血造血齐发力

  针对英吉沙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实际,通过精准投放援疆资金、促成政府财力靶向供给、动员社会力量点对点帮扶等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多样化为脱贫攻坚“输血”的生动局面。

山东济宁援建的英吉沙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坚持援疆资金向扶贫领域倾斜,突出精准投入、精准施策,重点向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发力。近三年,安排英吉沙县扶贫领域重点项目60个,投入资金8.2亿元,主要用于促进就业、推进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实施了安居富民工程、饮用水安全工程、齐鲁纺织服装产业园、南湖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基础性、先导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夯实脱贫基础,保障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

山东济宁援建的安居富民房

  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攻坚作用,接续深化各级政府靶向帮扶贫困村的工作机制,促成济宁市任城区、兖州区、邹城市、高新区提供资金3000万元,用于英吉沙县乡村振兴和51个贫困村补弱项、强短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在24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了“一村一品”项目,重点扶持畜牧养殖、庭院经济、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促进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助力贫困户持续增收。

山东省济宁市援疆指挥部、任城区政府与英吉沙结对帮扶乡镇座谈

  广泛对接民营企业、慈善协会等社会力量,动员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努力构建助力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协调社会组织与24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2020年帮扶资金达1140余万元。建立乡镇援疆干部、派出县市区与24个深度贫困村三方定期沟通机制,发挥乡镇援疆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产销紧密对接,增强帮扶实效。通过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定向捐赠、援疆干部人才结对认亲等方式,扩大帮扶覆盖面。近三年,累计捐款捐物8700余万元。

  强化“造血”功能,提升脱贫质量

  针对英吉沙县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出路和长远之计,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市场主体等手段,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发展龙头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采取专班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广泛收集信息,赴山东、长三角、珠三角等靠上联系对接企业,引进齐鲁纺织、青岛即发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和德源农林、新疆优乐果农业、喀什神恋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近年来,招引项目114个,投入资金50.9亿元;2020年签约项目14个,签约投资8.6亿元,其中上市公司瑞贝卡发饰品项目、舒芙特丸一服装项目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已经投产,预计新增就业5000余人;引进鲁盛源养殖项目,将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一批批落地援疆企业为英吉沙县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和活力。

山东济宁援疆招商落地的上市公司瑞贝卡发饰品项目

  率先推行“总部+卫星工厂”模式,创新构建“县工业园区、乡镇小微产业园、农村社区卫星工厂、家庭扶贫车间”四级产业平台。建成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英吉沙县工业园区)1家,乡镇小微产业园3家,农村(社区)卫星工厂163家,家庭扶贫车间15家。其中,卫星工厂的落成直接解决就业1.5万人,促进全县8万人脱贫。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稳企助企,采取帮助企业联系订单、安排引导资金等方式,支持援疆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英吉沙县工业园、电商服务中心、喀什(英吉沙)飞地等园区规划建设,安排专人盯靠在一线,协调推进园区配套、厂房租赁、政策落实、招工用工等,跟进服务企业,助推企业发展。

  在推进消费扶贫的过程中,构建援疆指挥部、受援地政府、农业龙头企业、物流运输公司、零售巨头、新闻媒体等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在英吉沙杏销售中,通过精心制定销售方案,在央视、山东卫视等媒体播放宣传片,在上海、西安、济南、济宁等地举办推介会,采取援疆干部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进大型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机关餐厅、进工会促销、进企业和社会组织,2020年累计外销鲜杏2600吨,同比增加160%,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60元。

  疫情期间组织企业与贫困村开展云对接,做到定向采购、能收尽收。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设立“大仓东移”济宁分仓,增设“喀什好味道”旗舰店,在贵和超市、百意超市等设立英吉沙县农副产品专区专柜,实现英吉沙县农副产品济宁销售常态化,累计帮助外销农副产品5000余万元。

实行“客改货”包机助力英吉沙杏销售

  突出扶志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必扶志,扶志以自强。山东援疆树立“文化润疆、齐鲁先行”的行动目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富业,采取典型引路、榜样带动,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扶贫干部人才是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加大对受援地扶贫干部人才的培训力度,采取选派赴山东挂职锻炼、交流培训、赴高校深造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先后组织350余名党政干部到山东省培训学习、120余名企业管理人员和农业致富带头人到高校深造。设立济宁(英吉沙)干部政德教育培训中心,推动英吉沙县与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干部政德学院合作,常态化开展干部政德教育。通过广泛深入交往交流,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为扶贫工作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英吉沙脱贫攻坚干部骨干培训

  英吉沙县是著名的“小刀之乡”、“达瓦孜之乡”,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山东援疆坚持“援疆引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的工作途径,深度开发特色资源、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投入援疆资金,深度开发达瓦孜文化、土陶文化、小刀文化等特色非遗文化,实施了土陶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示范项目、达瓦孜文化传承保护项目等文化引领项目,打造南湖旅游度假区、小刀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示范点,同时组织英吉沙县文旅考察团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繁荣了文化市场,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员就业增收。

山东援建的土陶村旅游景点工作人员在展示土陶展品(左),土陶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明在制作土陶工艺品

责编:孙 翔
审签: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