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变身“金叶子”,新庞庄用“艾”托起致富梦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岳璋 济南报道

  道路整洁平旷弥漫着满满的艾草芳香,一栋栋小洋房大气美观,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大门前闲话家常,不时传来阵阵笑声……10月22日,在槐荫区新庞庄,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到了这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貌。很难想象,曾经的新庞庄却因道路阻塞、劳动力匮乏和产业缺失,成为了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

  近年来,新庞庄先后通过整修道路、进行土地流转、发展艾草种植产业等举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收入普遍提高,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一步一景和“出门即公园”风貌的实现,新庞庄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

  道路整修+开发特色产业 盘活村内经济

  “以前出门走的都是沙土路,一到下雨天积水能到40厘米深。”新庞庄党支部书记耿广波告诉记者,曾经新庞庄的道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积水最深能达到40厘米。同时,因村民大多采用“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使得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

  14年前,年仅29岁的耿广波担任了新庞庄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里的路修好。

  “要想富,先修路。”耿广波对记者说,道路交通的不畅通不仅阻碍新庞庄村经济的发展,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多方筹资,为村中铺上了第一条平整的水泥路。

  道路通了,村民的致富路也就开始通了。

  起初,因村中劳动力的缺乏致使村中农用地荒废或产量低下。鉴于此,耿广波选择了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盘活村中经济。土地流转后,村民的收入由以前的平均每人每年不足1000元,倍增至2000多元,使其真正得到了实惠。

  然而,仅2000元的人均年收入还是不足以让村民真正脱贫致富。于是耿广波又想出了新的方法——艾草产业开发。

  他率队亲赴南阳考察,将种植艾草的经验技术带回了新庞庄,动员村中居民共同种植,并开发了以艾草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包括艾灸养生馆、半成品制作体验馆、开发旅游资源等。目前,该村已与多家企业签订艾草深加工合作协议,并通过电商平台对艾制产品销售。

  村居美化+垃圾分类 绘制如画村景

  新庞庄中,从主干道到小巷,道路干净整齐,见不到一片垃圾。道路两旁整齐地种着一棵棵柿子树,深秋时节,树上结满了橙红可人的柿子。树下,三三两两的村民扎堆闲话家常。这幅美景很难让人想到,多年之前,曾经的新庞庄遍地垃圾、污水横流。

  “以前村子里脏乱差,别说在路边聊家常,没什么事都不愿意出门。”66岁的村民侯广兰对记者说,现在大家生活都富裕了,村子也变得又干净又整洁,像生活在画里。

  近年来,新庞庄突出“齐、净、绿、美、亮”五项重点,村中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内路面硬化率100%,天然气入户率达到100%,网络覆盖率达100%,弱电入地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同时,村中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行深入实施且运行良好,第三方服务队伍进行保洁、垃圾清运,保证一日一清,目前,村庄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已经实现。

  通过美丽乡村新环线建设,该村新增绿化面积6300平方米,栽种了石榴、百日红、雪松等植被景观,并与沿街户家达成管理养护协议,按照“谁管理、谁收益”原则,提高村民养绿护绿的积极性。

  此外,该村对沿街墙体进行整体效果提升,通过墙体彩绘658平方米,墙体粉刷16113平方米,使村内整体环境得到美化。

  “大波热线”随叫随到 构建幸福村居生活

  “有需要帮忙的事,就给‘大波’打电话,不过多晚他都随叫随到。”55岁村民张彬告诉记者,耿广波是个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给他打电话,他都随叫随到,也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呼这位村委会书记为“大波”,他24小时开机的电话也被大家称为“大波热线”。

  据介绍,在落实“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过程中,新庞庄不断探索“问题不出村居”的一线工作法,开设“大波热线”,以党支部书记耿广波个人的电话为热线载体,搭建了为民服务解忧的线上平台。

  同时,为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村中还专门设立了“幸福院”食堂,向村中65岁以上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

  耿广波告诉记者,为了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该村还从丰富文化生活入手,充分发挥党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舞蹈活动室等作用,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资源载体和活动平台,助推文明乡风。

责编:葛思琦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