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潍坊医学院这门美育课历时1年半,23位非遗传承人参与录制

··

  新学期伊始,由潍坊医学院制作的在线课程《走进非遗——山东民间美术》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出现在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陶瓷学院的课堂上。

  作为学校在线通识教育的试点课,人文艺术教育中心的建课团队用了一年半时间来打磨课程,期间辗转省内多地,邀请了23位非遗传承人参与课程录制。上线以来,不仅吸引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一万余名大学生在线学习该课程,还陆续进入一些中小学课堂,并成为艺术专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资源。

  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打造美育品牌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人文艺术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在教务处和所在学院的指导下陆续开设了多门线下美育课,美育课程群初具规模,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受到了学生们广泛的欢迎。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团队将“走进山东非遗,探寻齐鲁历史,感受民间美术,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课程使命,主动作为,着力打造学校美育课程群中的品牌课和主打课。

  边学边做,整合资源保障课程内容

  建课之初,在教材匮乏、师资有限、在线课程建设经验不足的前提下,中心通过研读政策、参加培训、观摩精品课等方法来梳理建课思路;通过专家推荐、同行牵线、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等方式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课程录制,充实师资力量。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团队、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主管部门、校外专家、课程平台五方共同核对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把关,边学边做边总结,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来服务课程建设,多方参与、共同努力,有效保障了课程内容。

  注重细节,反复打磨提升课程品质

  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同时,团队对细节进行反复打磨。为还原生产场景和工艺流程,团队先后十余次到烟台、淄博、济南各地的乡村院落、厂房车间等生产一线进行实地拍摄;为丰富授课现场环境,团队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课程所需作品及道具,先后在影棚布置了14个授课场景;为提升课程视觉效果,邀请多名青年书法家题写课程名称从中遴选字体用于设计课标;为配合线下课的开展,团队甚至还开发了专用的工装、桌牌、PPT模板等课程周边产品。

  持续完善,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上线后,团队并没有闲下来,除了日常发布教学公告、线上互动答疑、协调课程运行等常规工作,还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丰富和完善,着手组织一些线下的体验活动。团队也基于课程进行了教改备案,并申报了全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课程师资、教学活动以及基于课程开辟的美育实践基地为学校美育工作起到了一定推助作用,并在美育评估工作中支撑了相关指标。团队成员希望通过对课程的持续完善,能够将其打造成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课程上线后,在各方关注和支持下,经过3个教学周期的运行,课程育人功能也逐步显现。通过课程学习,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线上,同学们就课程内容进行了7.8万次的互动讨论;线下,一些同学主动联系课程团队希望能够参与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去。这其中,有的加入到了学校组织的各类美育活动中,有的参与到了教师主持的非遗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中,有的在“三下乡”活动中聚焦非遗传承、关注乡村振兴,还有的在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教师的指导下申请了非遗保护方向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级立项。

责编:焦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