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传承守护 莘县武阳北词两夹弦演出团一直在路上
··
两夹弦,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10月23日,“六维玩儿聊城”—聊城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采风团来到莘县武阳北词两夹弦演出团,听传承人张道河讲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现场感受这项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清咸丰初年,山东濮州引马集(今属山东鄄城县)有个穷秀才白殿玉,擅诗词,通音律,酷爱花鼓丁香,常编些花鼓新词,教妻吟唱。后来,白殿玉在花鼓丁香的基础上,编词清唱,并根据词意,突破原始腔调的节奏规范,融入其他姊妹艺术的唱腔,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因流传区域关系,观众便称鄄城以北、莘县一带的两夹弦为北词两夹弦,称曹州(菏泽)一带的两夹弦为南词两夹弦。
后来,莘县一带的两夹弦得到迅速的发展,莘县朝城镇后三里营村的两夹弦班子祖祖辈辈四辈人传承至今。在鲁西南一带,聊城、莘县、阳谷周边地区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和好评。
2016年8月,北词两夹弦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10月莘县武阳北词两夹弦演出团成立,主要经营“北词两夹弦”文艺演出服务。2018年11月,北词两夹弦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戏曲项目。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词二夹弦代表性传承人张道河向记者介绍到,他的家族是四代传承北词二夹弦这项技艺,他的老爷爷、爷爷和爸爸都会这项技艺,他也一定会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目前,莘县武阳北词两夹弦演出团现有演职人员23人,团长张道河带领戏班成员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种戏曲项目展演活动,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小姑贤》、《三进士》、《钓金龟》、《包公案》、《秦雪梅吊孝》、《王龙爬城》等。所表演的戏曲剧目富有生活气息,演员扮演的角色生旦净末丑俱全,无论走到哪里都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受到百姓的喜爱。演出团的成立填补了莘县戏曲文化的一项空白,将莘县的“北词两夹弦”文化事业得以继续传承,为两夹弦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注入时代活力。
记者同时也采访到张道河的母亲,老太太年过七旬,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如今依然能够登台演出,据张道河的母亲介绍,她从小学习北词二夹弦,十五六岁时便能登台演出,十九岁时与张道河的父亲结婚,次年生下了张道河,张道河从小受爷爷、父亲和母亲的影响,非常喜爱艺术,对北词二夹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认真练习北词二夹弦,用实际行动践行传承北词二夹弦的责任
。
演员们每周定时训练和彩排,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莘县的乡村及养老院免费演出,努力弘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戏曲北词二夹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