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鞠香|从“秬鬯古酒”到“古贝好酒”的3000年酿造发展史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帅 通讯员 李国锋 德州报道

  延续至今的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繁盛、衰落而跌宕起伏,是鲁西北运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丰厚载体,它代表了运河流域特色风土人情与心理偏好,是鲁酒文化的典型代表,且具备了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艺传承,是中国酒文化的宝贵遗产。

  该技艺的主要流传地区武城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孔子高徒子游曾为武城宰,弦歌而治,传道授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就是武城人,先后共诞生过16位文武状元,历来享有“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之美誉。

  武城物产丰饶、水质甘美,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有关文献记载,发源于商代的“秬鬯(juchang)”酒,就在武城一带酿造。“鬯”为中国古酒之一,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传世文献所记甚多,对古代酿酒领域研究颇深的日本学者山崎百治称之为“中华神酒“。由于特殊的原料、工艺和用途,鬯在商代即已区别于酒、酪、醴、醪等,而具备国酒雏形。目前可知的甲骨文中,鬯出现次数不下50次,多为王公贵族的典礼祭祀所用。

  秬鬯在商代鬯酒的基础上,于西周建立之初就确立了独一无二的国酒地位。传世文献典籍如《诗经》、《尚书》及出土文物如国宝重器“毛公鼎“等均有明确记载。周秦汉唐,中华国力鼎盛的这两千年间,秬鬯作为至高无上的国酒,在国家的庆典、祭祀、封赏、宴饮等场合被广泛使用。

  据传孔子与其弟子子游曾在武城有过畅饮“秬鬯酒”,探讨“弦歌而治”的故事。

  孔子善饮,曾有“唯酒无量,不及乱”的名言,意思是酒量因人而异,但要遵循“酒后不能乱性”的原则。他一生收徒三千,而作为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子游就曾经在武城做过县令。子游擅长文学和琴酒,倡导民众学习礼乐,以德治政。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曾周游列国,传扬他的儒教思想。一日车至武城,闻得村落传来朗朗读书之声,悠悠弦歌之乐,孔子很好奇,就驾车直奔县邑。夜晚,子游在县衙弦歌台设宴款待孔子及诸同门。酒樽未端,忽闻远处传来悠扬的弦歌之声。孔子笑曰:“区区武城小邑,杀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昔日曾闻夫子教诲,君子学习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习礼乐可以改变恶习。”孔子曰:“子游所言对也,我刚才的话只是开个小玩笑而已。”子游端起酒樽,向师父和同窗敬酒,大家高兴地一饮而尽。白酒入喉,满口醇香,回味绵长,大家齐声称赞好酒!孔子问子游此为何酒?子游答:“此为秬鬯酒也,秬,黑黍也,鬯,香草,秬鬯就是用黑黍酿造的香草酒。”孔子点头曰:“此酒天酝地酿,当有酒仙。”子游曰:“武城土地肥沃,广产五谷,这秬鬯酒为传世陈酿。今有幸在此为宰,又与夫子师徒欢聚畅饮,真乃喜上加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早在春秋时期,武城的“秬鬯酒”酒便闻名遐迩了,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局限,此酒当属“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而到了秦汉至大唐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白酒的酿造开始普及,品牌众多,上至将相王侯,下讫布衣百姓,都能品尝到这琼浆玉液。而在西汉时期的武城县(时称东阳县),就有“东阳好酒”问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正当古贝春白酒香飘四海、蜚声华夏的时候,酒厂厂长张子文接到聊城地区博物馆一位文物管理员的来信,函称:该地区高唐县华家坞村解放初曾出土过一个酒坛,上书“东阳好酒”四字,武城在西汉时曾一度改置“东阳县”,隶属高唐州。据了解,此酒坛为陶瓷器,高50公分,小坛口,肚大腰圆,可容白酒45公斤,坛色为米黄地,所绘花纹为紫黑色,线条简捷、明快、流畅,围绕坛口“东阳好酒”四个大字,繁体行书,挺劲洒脱,神驰笔酣。看来,酒名是以地名而取之,“好酒”二字比起当今“佳酿”、“老窖”之称谓,似欠含蓄,然而,既然敢于直呼“好酒”,足见当时武城人的自信和产品质量的上乘。从酒坛出土原址高唐县华家坞的历史看,几百户的庄子,多是“华”姓。西汉末年,曹操的谋士华歆、尚书郎华峤,皆为华家坞人。“华”姓是当时方圆几百里的宦门昌族。华峤晚年隐居故里,撰著《后汉书》,即惯饮驰名于世的东阳好酒。高唐州志中有“峤,性嗜酒,率常沉醉”的记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从汉代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北周政权设立贝州,治所就在武城县。由于地理、经济、人文环境关系,贝州自设立之后,便成为南北商贾云集、冠盖往来、货物集散的通都大邑。以酿酒业为中心的商业活动日趋繁盛。

  纵观我国历史,河流的开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平原地区尤然。隋唐时期,贝州——武城县制酒业进入全盛期。这与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启动力,有着无法分割的密切关系。

  隋代大运河开通以后,贝州城凭借舟楫之利,为武城作为全国的市场打开了大门。贝州的制酒业凭借交通方便和客商往来采购,渐次取得了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地位。“要买酒,贝州走,大船开到城门口。”“一杯状元红,醉得公鸡不打鸣;一壶高粱烧,醉得船家不开艄”,这些俗谚口碑至今仍在武城民间流传。

  唐代治理中国近三百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极盛期,也是贝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贝州的酿酒业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盛世多诗酒,无酒岂有诗。酿酒业随着诗歌的发达而进入极盛期。“唐朝太和元年(827),鲁西平原的郓、曹、濮三州的两税榷酒即达十万贯 ”。宋元时代也实行榷酒,禁民间私酿,即便如此,山东的酒曲业仍在民间悄悄发展。

  据有关文献介绍,至明清时期,由于我国北方特别是鲁西北平原地区战乱频仍,自然灾害不断,生存环境恶化,我国文化高地逐渐南移,自古就深受孔孟文化熏染的鲁北人民由于深受盗贼蜂起的侵扰,逐渐变得彪悍刚武、行侠仗义,习武、嗜酒之风日甚,加之明清时期武城运河段北上较为缓慢,运粮的官船与沿岸驻扎的官兵在百无聊赖之际,靠喝酒打发无聊时光,贩夫走卒靠喝酒解忧,劳苦大众靠酿酒制曲维持生计,这些因素都刺激了武城一带酿酒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大运河的逐渐淤塞,运河逐渐失去了往日波光粼粼、帆影片片的繁华景象,其经济大动脉的作用也日渐被海运、铁路所替代,而延续了3000多年的运河两岸酿酒技艺,也因战乱频仍、经营不善逐渐凋敝,虽然生产的白酒仍然物美价廉,但是这一运河文化瑰宝面临失传的危险。

  历史的发展和一个人的命运何其相似!当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看似“巧合”的结果背后,往往蕴含着奋斗、拼搏的人生哲理。

  清末,运河岸边的武城县南屯村以酿酒业闻名,这里聚集着王、于、亢等好几家较大的酒作坊。当地人王汝昌(生于清末民初,卒年不详,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一代传承人)自幼聪明好学,心怀大志,他在当地酒作坊学历几年酿酒后,已经深得真传,但是他还不满足,他的梦想是走出小村,去闯一闯外面的花花世界,尤其是通过老人的口中,他得知了运河两岸酒作坊林立,那醇香甘洌的酒香,神秘繁琐的酿造工艺,无不令他心驰神往。

  17岁那年,他背上行囊,拜别父母,只身沿运河北上,到达德州城,并从此开始了他遍访名师、艰苦学习的历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7年过去了。7年来,王汝昌夙夜不懈、临池而眠,很快习得诸家名酒酿造方法,他还善于总结和融合,并成为远近闻名的“酒把式”。

  大约在民国初年,离家7年的王汝昌思乡心切,加上此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王汝昌终于下决心回到了家乡。

  回家后,他被当地几家酒作坊争抢,经过衡量,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其近亲于宝星的于家酒坊。几年后,于家酒作坊就因酿酒质量上乘,逐渐成为当地最大的酒作坊,到上世纪30年代,以于宝星为“酒把式”的于家酒作坊已闻名于当地,成为当地最大的酒作坊。于氏传人于宝星(1899年—1983年)尽得王汝昌真传,遂成为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二代传人。

  1952年,武城县政府将当地于、王、亢等几家酒作坊整合发展,在清光绪至民国年间古井、古窖池的基础上,于运河岸边——今老城酒厂(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小屯村)处进行公私合营成立“国营武城酒厂”。原于家酒坊“酒把式”马绍星(1929年—1992年)、柴文德、胡廷俊、何玉昌等十余人,一同纳入武城酒厂麾下。

  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正式建厂后的武城酒厂一直处于经营不善的境地。她就像一个脚步蹒跚的婴儿,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随时都有跌倒的危险。然而,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种不幸都是灾难,逆境往往是一种爱的祝福,一种成功的暗示与预告。

  1975年3月,酒厂迎来了改写她历史的张子文书记。他请回了迫于生计离开酒厂的马绍星,以马绍星为主组织科研攻关小组,融合罗酒和武城各大酒坊之所长,探索实践出一套五粮清蒸清烧生产工艺。1976年,该工艺生产的“武城大曲”“武城特曲”双双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并迅速受到消费者青睐。当年,酒厂实现销售收入达108.65万元,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从此“武城大曲”、“武城特曲”连年蝉联“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在全省白酒行评中屡拔头筹,开始稳坐山东省质量第一的交椅。

  1978年,在“武城特曲”基础上研制生产的高档白酒“古贝春”酒诞生,并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汉民及弟子马雄设计了三角瓶型。自此,武城酒厂的产品系列均以“古贝”注册。“武城大曲”、“武城特曲”更名“古贝大曲”、“古贝特曲”。当年,全国书协主席舒同题写了“古贝春”商标。马绍星作为“古贝春”酒的主要研制者,被指定为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古贝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说,品牌价值的放大关键在于酒文化的传承,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此,他启用马绍星的弟子董福新任生产管理部主任。不善言辞的董福新从小跟随马绍星学习酿酒技术,凭着刻苦好学,他熟练掌握了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的精髓,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改良。担任生产部门负责人之后,他在制曲、窖泥、串蒸双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古贝春原酒取优率比原来提高了6.1个百分点,古贝春原酒产量比原来提高了0.8个百分点,古贝春原酒理化指标比原来提高了80mg/100mi。2003年,“五粮古贝春混蒸混烧跑窖工艺”荣获山东省一轻厅颁发的生产技术优秀质量管理奖。2008年荣获山东省一轻行业管理协会颁发的科学进步二等奖。目前,董福新已被正式指定为古贝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代表,其代表群体还有周晓峰、赵殿臣、李宪增、房殿成、高学林、孙传仁等30余人。

  2006年,公司制定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至2012年,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白酒、房地产、金融、热电、生物科技等领域,成为山东省白酒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公司企业文化、科研投入阔步前进,逐步建成山水楼阁、绿树成荫的工业旅游园区,目前已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司高标准科研中心被批准建成全国民营企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拥有包括一名“中国白酒大师”、六名“国家级白酒评委”在内的110多人的科研团队。

古贝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

  “当我接过奖杯,心中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同时而来的是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晓峰说,“让鲁酒走出山东,走向全国,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光荣使命,也是古贝春发展的终极目标。虽然路还很长,但我相信,这一天一定能来到。”

  古贝春酒伴随大运河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只有盘活以“运河酒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资产,让消费者在历史纵深和时空交错中体会文化的力量,唤起内心的共鸣,才能使古贝春以其独特的个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编:贾春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